[1] |
李冬梅, 周翠英, 董翔, 许萍, 赵金花.
山东地区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4): 21-26.
|
[2] |
李冬圣, 刘继录.
2009年华北及河北省地震活动概况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2): 63-63.
|
[3] |
陈素改, 李光振.
宁夏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后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2): 33-43.
|
[4] |
王志农.
内蒙古几次中强地震系列的部分震源参数及其相应区域的剪切应力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79-87.
|
[5] |
陈非比, 姜秀娥.
运用测震学方法监视华北地震的回顾与展望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1-26.
|
[6] |
任葆德.
山西地震带北端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95-100.
|
[7] |
张清荣, 李文英, 张嘉延.
1967年3月27日河间6.3级地震的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45-150.
|
[8] |
郭妍, 韩庆丑, 许玲, 曹军玉.
衰减系数h0值在邢台等地震区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135-143.
|
[9] |
秦保燕, 徐纪人, 翟文杰.
南北地震带北段现今地壳应力场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1-15.
|
[10] |
JohnH·, Healy, T·, C·, Urban, 曹新来, 秦清娟, 郑云贞, 蓝秀英.
用于地震预报的原位流体压力测量——加利福尼亚州Hi Vista一口深井的例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s1): 31-47.
|
[11] |
曹刚, 徐建德.
华北北部地区中强地震前后异常地震活动的统计检验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84-89.
|
[12] |
曹宗普, 刘素英.
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85-92.
|
[13] |
吕梦麟, 商宏宽.
林县小震活动特征及与邢台地震活动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33-44.
|
[14] |
潘文杰, 赵仁甲, 郑国荣, 相里晨, 李秀英.
唐山强余震前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78-79.
|
[15] |
张四昌.
华北地区的地震分布图象与共轭孕震构造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2): 9-18.
|
[16] |
王泽皋, 董晓平.
由显著地震的动态图象寻找华北强震活动场所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2): 73-81.
|
[17] |
姚殿义.
山西"震情带"与华北中强地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3): 59-65.
|
[18] |
金学申, 户志刚.
华北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的模式识别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40-51.
|
[19] |
潘成德.
山东地震活动特征浅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86-92.
|
[20] |
于新昌, 靳雅敏, 孙迎.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5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