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文英.
河北省北部地区地震时间序列的最大熵谱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58-64.
|
[2] |
韦士忠, 石汝斌, 李玉萍, 赵英芳.
用选频谱研究唐山余震序列较大地震前小震波谱和震源参数的某些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43-51.
|
[3] |
封弼君, 陈绍绪.
永年台水管倾斜仪干扰研究和菏泽5.9级地震的短期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3): 74-81.
|
[4] |
张清荣, 李文英, 张嘉延.
1967年3月27日河间6.3级地震的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45-150.
|
[5] |
和景昊, 李自强, 刘建中.
任丘油田小震群与周围中强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4): 49-57.
|
[6] |
平建军.
单台波速比对邢台5.8级中强余震异常显示的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4): 72-78.
|
[7] |
谢美娟, 陈绍明.
地震前后地磁短周期异常变化的再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310-313.
|
[8] |
谢华章, 杨彩霞.
南黄海两次中强震的前兆性空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59-63.
|
[9] |
李文英, 张清荣.
邢台5级左右强余震前地震活动的一些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06-111.
|
[10] |
金学申, 姚殿义.
邢台地震前表征时间序列参数V值的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95-98.
|
[11] |
吕培苓, 刘连柱.
1981年邢台5.8级强余震前后小地震的应力降估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26-32.
|
[12] |
侯立臣.
邢台地震是我国地震事业发展的里程碑——纪念邢台地震二十周年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5-10.
|
[13] |
马兴国.
唐山震中区浅层应力和余震关系的统计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90-92.
|
[14] |
孙加林, 白格乐图.
1980年2月10日博克图5.6级地震震兆信息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1-9.
|
[15] |
潘文杰, 赵仁甲, 郑国荣, 相里晨, 李秀英.
唐山强余震前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78-79.
|
[16] |
王万青.
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油井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19-23.
|
[17] |
戴英华, 张青荣, 陈连柱, 赵明淳.
华北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条带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61-67.
|
[18] |
孙继忠.
赤峰南部地区弱震活动是唐滦强震孕育和发生的窗口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93-98.
|
[19] |
姚殿义.
山西"震情带"与华北中强地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3): 59-65.
|
[20] |
郭增建, 秦保燕.
1975年辽南主震和1978年强余震时间预报的统一模式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1): 2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