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家亮, 叶明, 李红印.
地震危险性评价中余震活动的影响-以邢台余震区为例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2): 46-49.
|
[2] |
尹兆民, 王克鲁, 刘慧敏.
山西忻定盆地震害地质条件及其与未来震害关系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2): 50-61.
|
[3] |
张秀梅.
唐山地震的某些历史教训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365-368.
|
[4] |
卞兆银, 王进英.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特点及地震构造带的划分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39-248.
|
[5] |
黄秀铭.
冀东环形构造与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49-256.
|
[6] |
黄雪范.
华北地震危险性的预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12-116.
|
[7] |
周翠英, 魏光兴.
沂沭断裂带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29-39.
|
[8] |
李建华, 杨喆.
辽东半岛活动断裂和金州6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81-86.
|
[9] |
任葆德.
山西地震带北端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95-100.
|
[10] |
易学发, 许国昌.
西安地区活动断裂带及地震危险性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4): 85-92.
|
[11] |
靳雅敏, 于新昌.
唐山地震余震区地震活动性综合评判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56-62.
|
[12] |
张秀梅.
华北历史地震分期的补充和论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90-103.
|
[13] |
李孟銮.
宁夏地震活动相关性与诱发前震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10-20.
|
[14] |
许桂林, 范国胜.
华北盆地北部断裂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37-47.
|
[15] |
万世红, 夏浩明.
大华北第四活动期地震活动的新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117-119.
|
[16] |
陶标生.
海原8.5级地震发震构造与应力场的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48-55.
|
[17] |
常克贵.
应用极值理论对鄂尔多斯北缘地震危险性的估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2): 30-40.
|
[18] |
武烈, 郝增明.
山西中部的地震活动及其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68-74.
|
[19] |
方仲景.
华北最新剪切构造网络与地震区划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2): 1-8.
|
[20] |
张裕明.
地震区划中地质因素研究的新进展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6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