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江春亮, 查小惠, 曾新福, 曾文敬.
瑞昌地区地震构造条件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2): 30-3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9.02.005
|
[2] |
袁晓灵.
河套盆地Ms≥5.5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2): 27-34.
|
[3] |
卫鹏飞, 张翠芬.
天津滨海新区新构造分区与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2): 52-58.
|
[4] |
晁洪太, 李家灵, 崔昭文, 王志才, 杜宪宋.
山东中部一条明显的北西向中强地震带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2): 23-29.
|
[5] |
吴乾蕃, 祖金华, 廉雨方, 谢毅真.
山西断陷带地热特征与地震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2): 14-22.
|
[6] |
王敬禹.
汤阴一济源一洛阳断陷带地震地质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3): 18-26.
|
[7] |
潘俊茂.
关于"表是"地震参数修正问题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25-131.
|
[8] |
任葆德.
山西地震带北端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95-100.
|
[9] |
黄秀铭.
冀东环形构造与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49-256.
|
[10] |
邓禹仁, 李秀英, 相里辰.
唐山地震构造水文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初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59-167.
|
[11] |
郭文.
凹凸型发震构造与邢台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24-230.
|
[12] |
易学发, 许国昌.
西安地区活动断裂带及地震危险性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4): 85-92.
|
[13] |
孟宪梁, 于慎谔.
山西临汾盆地东缘挤压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72-73.
|
[14] |
秦保燕, 徐纪人, 翟文杰.
南北地震带北段现今地壳应力场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1-15.
|
[15] |
武烈.
邢台唐山地震对山西地震带的影响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104-108.
|
[16] |
于新昌, 靳雅敏, 孙迎.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52-60.
|
[17] |
姚殿义.
山西"震情带"与华北中强地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3): 59-65.
|
[18] |
李方全.
原地应力测量在地震地质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71-76.
|
[19] |
孙加林, 蔡国泰, 耿洪.
内蒙古地震工作十一年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1): 51-56.
|
[20] |
李绍柄, 翟振生, 靳雅敏, 何春贵, 许建恩, 于新昌.
河北省文安——霸县地区地震地质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3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