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研究

苏树朋 张纳莉 史彦华 王顺昌 刘洪良

苏树朋, 张纳莉, 史彦华, 王顺昌, 刘洪良. 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1): 52-58.
引用本文: 苏树朋, 张纳莉, 史彦华, 王顺昌, 刘洪良. 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1): 52-58.
SU Shu-peng, ZHANG Na-li, SHI Yan-hua, WANG Shun-chang, LIU Hong-liang.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VARIATIONS IN NORTH CHINA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0, 28(1): 52-58.
Citation: SU Shu-peng, ZHANG Na-li, SHI Yan-hua, WANG Shun-chang, LIU Hong-liang.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VARIATIONS IN NORTH CHINA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0, 28(1): 52-58.

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研究

基金项目: 河北省地震局2008年度青年地震科学基金项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苏树朋(1975-),男(汉族),河北省博野县人,保定中心台工程师,主要从事前兆观测工作.E-mail:ssp-11@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72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VARIATIONS IN NORTH CHINA AREA

  • 摘要: 通过对1992~2008年间各期观测资料进行全时空扫描,分析华北地区网区重力场的演化特征,总结震前异常的形态、持续时间和变化幅度,指出重力场空间变化易于发生地震的部位,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显示:华北地区重力场总体变化不具明确规律性;大量测点存在明显的背景性趋势性异常变化;重力场变化与网区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的活动联系密切,较明显的重力场异常反应多发生在震前2年左右时间,且常伴有大面积高值异常区出现。重力变化"0"线、高梯度带、异常中心(含极值)附近是重力场空间变化易于发震的部位。
  • [1] 赵晓燕, 陈春生.重力观测测技术[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7:134-192.
    [2] 张跃刚, 胡新康.华北地区块体及其边界的相对运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5, 25(1):47-50.
    [3] 张跃刚, 胡新康.华北地区地壳水平运动演化特征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4, 24(1):56-62.
    [4] 张跃刚, 帅平, 胡新康, 等.从GPS观测看华北地区的形变场演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6, 26(1):36-41.
    [5] 庞振兴, 张传定, 叶修松.Surfer8.0在重力异常数据格网化中的应用[J].海洋测绘.2008.28(1):43-46.
    [6] 罗兰格, 韩渭宾, 刘耀伟, 等.强地震中短期预报方法及其效能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2:166-176;472-491.
    [7] 贾民育, 邢灿飞, 孙少安.滇西重力变化的二维图象及其与5级(Ms)以上地震的关系[J].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5, 15(3):9-19.
    [8] 孙少安, 项爱民, 李辉.滇西和北京区域重力场演化及其与地震关系的探讨[J].地震, 1999, 19(1):97-106.
    [9] 苏树朋, 张纳莉, 李非, 等.文安5.1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J].华北地震科学, 2008, 26(2):45-48.
    [10] 张健朝.天山地区流动重力重复测量资料前兆异常识别判断据、地震预报指标及效能评价[J].内陆地震, 2002, 16(4):306-316.
    [11] 孙铭心, 刘善华, 杨怀宁.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28(2):16-21.
  • [1] 史彦华, 苏树朋, 王顺昌.  豫北几次中等地震与邯郸—安阳地区的重力场异常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1): 42-47.
    [2] 苏树朋, 张纳莉, 李非, 史彦华, 王顺昌.  文安5.1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2008, 26(2): 45-48.
    [3] 苏树朋.  张北6.2级地震及大同5.6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4): 55-58.
    [4] 张玲, 周翠英, 王锋吉, 姜寿清, 钟普浴.  山东地区各分区地震应力场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4): 12-15.
    [5] 刘继禄.  1992年河北省及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概况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1): 95-96.
    [6] 龚鸿庆, 李广鑫.  华北地区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43-49.
    [7] 卞兆银, 王进英.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特点及地震构造带的划分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39-248.
    [8] 任葆德.  山西地震带北端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95-100.
    [9] 李文英, 许玲, 张清荣.  唐山地震后华北地区的调整性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144-146.
    [10] 万世红, 夏浩明.  大华北第四活动期地震活动的新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117-11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68
  • HTML全文浏览量:  229
  • PDF下载量:  14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8-12-23
  • 刊出日期:  2010-03-15

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研究

    基金项目:  河北省地震局2008年度青年地震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苏树朋(1975-),男(汉族),河北省博野县人,保定中心台工程师,主要从事前兆观测工作.E-mail:ssp-11@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72

摘要: 通过对1992~2008年间各期观测资料进行全时空扫描,分析华北地区网区重力场的演化特征,总结震前异常的形态、持续时间和变化幅度,指出重力场空间变化易于发生地震的部位,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显示:华北地区重力场总体变化不具明确规律性;大量测点存在明显的背景性趋势性异常变化;重力场变化与网区及周边地区中强地震的活动联系密切,较明显的重力场异常反应多发生在震前2年左右时间,且常伴有大面积高值异常区出现。重力变化"0"线、高梯度带、异常中心(含极值)附近是重力场空间变化易于发震的部位。

English Abstract

苏树朋, 张纳莉, 史彦华, 王顺昌, 刘洪良. 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1): 52-58.
引用本文: 苏树朋, 张纳莉, 史彦华, 王顺昌, 刘洪良. 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1): 52-58.
SU Shu-peng, ZHANG Na-li, SHI Yan-hua, WANG Shun-chang, LIU Hong-liang.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VARIATIONS IN NORTH CHINA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0, 28(1): 52-58.
Citation: SU Shu-peng, ZHANG Na-li, SHI Yan-hua, WANG Shun-chang, LIU Hong-liang.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VITY VARIATIONS IN NORTH CHINA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0, 28(1): 52-58.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