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山东地区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

李冬梅 周翠英 董翔 许萍 赵金花

李冬梅, 周翠英, 董翔, 许萍, 赵金花. 山东地区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4): 21-26.
引用本文: 李冬梅, 周翠英, 董翔, 许萍, 赵金花. 山东地区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4): 21-26.
LI Dong-mei, ZHOU Cui-ying, DONG Xiang, XU Ping, ZHAO Jin-hua.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QUAKE SWARMS IN SHANDONG AREA AND MID-STRONG EARTHQUAKES IN ITS SURROUNDING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1, 29(4): 21-26.
Citation: LI Dong-mei, ZHOU Cui-ying, DONG Xiang, XU Ping, ZHAO Jin-hua.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QUAKE SWARMS IN SHANDONG AREA AND MID-STRONG EARTHQUAKES IN ITS SURROUNDING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1, 29(4): 21-26.

山东地区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

基金项目: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GG100080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冬梅(1987-),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震学及地震预测方法研究.E-mail:dongmeili2010@gmail.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7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QUAKE SWARMS IN SHANDONG AREA AND MID-STRONG EARTHQUAKES IN ITS SURROUNDING AREA

More Information
    Author Bio:

    29

  • 摘要: 分析了山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震群和地震小序列的群体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发现震群和小序列的群体活动对周围地区的中强地震有震兆意义。统计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山东及其周围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震群和小序列群体活动的异常指标,该指标对其周边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的年度和中短期预测有实用意义。
  • [1] 朱传镇,付昌洪,罗胜利.震群与大地震关系的研究(华北地区)[J].地震学报,1981,3(2):105-117.
    [2] 林邦慧,李大鹏,刘杰.前震和前震序列的研究[J].地震学报,1994,16(增刊):24-38.
    [3] 宋治平,徐平,薛艳.华北地区震群活动的阶段性特征[J].地震,2001,21(1):47-52.
    [4] 秦保燕,蒋秀娥.震群时空演化成因与强震预报[J].高原地震,2000,12(1):1-8.
    [5] 冀东普,郑建常,李冬梅,等.山东东部及近海地区中等以上震例前地震活动性参数群体异常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2011,(3):28-33.
    [6] 周翠英,侯海峰,华爱军,等.山东及其近海区地震序列类型地理分布特征[J].华北地震科学,2001,19(3):15-27.
    [7] 赵兴兰,华爱军,刘希强.山东和邻区前兆震群综合判定指标的研究及其预报效能的评估[J].地震,1995,(2):182-186.
    [8] 郭爱香,李霞,林怀存,等.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与前兆震群的相关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1,22(1):23-28.
    [9] 宋俊高,陆远忠,施玉芳,等.震群用于地震预报的实用程式研究[C]//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地震学专辑.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204-228.
    [10] 陆远忠,宋俊高,戴维乐.一个判断震情的指标——震群的U值[J].地震学报,6(增刊),1984,6(增刊):495-509.
    [11]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0:25-28.
    [12] 许绍燮.地震预报能力评分[C]//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地震学专辑.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586-590.
    [13] 张培震,邓起东,张国民,等.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J].中国科学(D辑),2003,33(增刊):12-20.
    [14] 张国民,马宏生,王辉,等.中国大陆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关系[J].中国科学(D辑),2004,34(7):591-599.
    [15] 张国民,马宏生,王辉,等.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强震活动[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3):602-610.
    [16] 韩竹军,徐杰,冉勇康,等.华北地区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J].中国科学(D辑),2003,33(增刊):108-118.
  • [1] 张玲, 周翠英, 王锋吉, 姜寿清, 钟普浴.  山东地区各分区地震应力场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4): 12-15.
    [2] 王志农.  内蒙古几次中强地震系列的部分震源参数及其相应区域的剪切应力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79-87.
    [3] 易学发, 许国昌.  西安地区活动断裂带及地震危险性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4): 85-92.
    [4] 任葆德.  山西地震带北端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95-100.
    [5] 金安蜀, 弥铁强.  地震预测的统计评分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67-73.
    [6] 李孟銮.  宁夏地震活动相关性与诱发前震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10-20.
    [7] 曹宗普, 刘素英.  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85-92.
    [8] 孙加林, 白格乐图.  1980年2月10日博克图5.6级地震震兆信息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1-9.
    [9] 曹刚, 徐建德.  华北北部地区中强地震前后异常地震活动的统计检验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84-89.
    [10] 于新昌, 靳雅敏, 孙迎.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52-6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21
  • HTML全文浏览量:  250
  • PDF下载量:  117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12-16
  • 刊出日期:  2011-12-15

山东地区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

    基金项目: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GG10008004)
    作者简介:

    李冬梅(1987-),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震学及地震预测方法研究.E-mail:dongmeili2010@gmail.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7

摘要: 分析了山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震群和地震小序列的群体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发现震群和小序列的群体活动对周围地区的中强地震有震兆意义。统计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山东及其周围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震群和小序列群体活动的异常指标,该指标对其周边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的年度和中短期预测有实用意义。

English Abstract

李冬梅, 周翠英, 董翔, 许萍, 赵金花. 山东地区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4): 21-26.
引用本文: 李冬梅, 周翠英, 董翔, 许萍, 赵金花. 山东地区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4): 21-26.
LI Dong-mei, ZHOU Cui-ying, DONG Xiang, XU Ping, ZHAO Jin-hua.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QUAKE SWARMS IN SHANDONG AREA AND MID-STRONG EARTHQUAKES IN ITS SURROUNDING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1, 29(4): 21-26.
Citation: LI Dong-mei, ZHOU Cui-ying, DONG Xiang, XU Ping, ZHAO Jin-hua.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QUAKE SWARMS IN SHANDONG AREA AND MID-STRONG EARTHQUAKES IN ITS SURROUNDING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1, 29(4): 21-26.
参考文献 (1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