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濮阳地区油田注水引起的重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徐顺强 秦建增 李真 梁晨曦 周彬 潘晖

徐顺强, 秦建增, 李真, 梁晨曦, 周彬, 潘晖. 濮阳地区油田注水引起的重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 23-27.
引用本文: 徐顺强, 秦建增, 李真, 梁晨曦, 周彬, 潘晖. 濮阳地区油田注水引起的重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 23-27.
XU Shun-qiang, QIN Jian-zeng, LI Zhen, LIANG Chen-xi, ZHOU bin, PAN Hui. PRELIMINARY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ITATIONAL FIELD CHANGE CAUSED BY OILFIELD WATER FLOODING AND SEISMICITY IN PUYANG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2, 30(2): 23-27.
Citation: XU Shun-qiang, QIN Jian-zeng, LI Zhen, LIANG Chen-xi, ZHOU bin, PAN Hui. PRELIMINARY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ITATIONAL FIELD CHANGE CAUSED BY OILFIELD WATER FLOODING AND SEISMICITY IN PUYANG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2, 30(2): 23-27.

濮阳地区油田注水引起的重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青年科研基金(2008);中国地震局2010度"地震监测、预报、科研三结合";中国地震局2011年度星火计划青年项目(XH1037Y)共同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徐顺强(1982-),男(汉族),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矿产资源勘查、地震监测预报等工作.Email:sq_xu@126.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72

PRELIMINARY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ITATIONAL FIELD CHANGE CAUSED BY OILFIELD WATER FLOODING AND SEISMICITY IN PUYANG AREA

  • 摘要: 收集了1995-2007年中原油田濮阳地区各油田的注水开采等质量迁移资料,利用图示法研究发现油田注水与区域地震活动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并定量计算了油田注水引起的重力变化量。结合重力复测资料对油田注水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和该地区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其注采作业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在±0.1~10×10-8 m·s-2之间,并随着油田中心区域的距离而衰减。
  • [1] 黄建梁,李辉,李瑞浩.点源位错引起的重力、位势及梯度变化[J].地震学报,1994,17(1):72-80.
    [2] 张超,赵国光.断层活动的重力效应[J].地震学报,1981,3(4):399-409.
    [3] 梁伟锋,祝意青,徐云马,等.测点周围环境变化对重力观测影响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5,26(3):50-55.
    [4] 李安生.地球内部密度、重力加速度与压强分布公式的拟合[J].云南大学学报,2007,29(5):480-484.
    [5] 周旭华,吴斌,许厚泽,等.水质量分布变化对重力观测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2,45(增刊):340-345.
    [6] 肖鹏飞,陈生昌,杨长福,等.油气藏潮汐重力的初步研究[J].石油物探,2007,46(2):202-206.
    [7] 孙少安,项爱民,朱平,等.三峡水库首次蓄水引起的重力变化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J].地震学报,2006,28(5):485-492.
    [8] 傅淑芳,刘宝诚,李文艺.地震学教程[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0.
    [9] 胡亚轩.腾冲火山区垂直形变及重力的联合分析[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2004.
    [10] 赵晓燕,陈春生.重力观测技术[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11] 袁爽,纪常杰.阿拉斯加普拉德霍湾世界首例四维微重力水驱监测结果[J].国外油田工程,2007,23(2):21-23.
    [12] 卢红艳,郑金涵,刘端法,等.利用实测资料确定LCR重力仪线性格值和周期误差参数[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4,25(4):20-25.
    [13] 傅容珊.重力学与固体潮[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1.
    [14] 张永志,朱桂芝,祝意青,等.利用重复重力观测资料研究地震活动与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J].地壳形变与地震,21(3):14-21.
    [15] Jennifer L.Hare,刘芳,何展翔,等.监测注水的4D微重力方法:阿拉斯加Prudhoe Bay油藏的模型研究[J].国外油气勘探,1999,12(4):767-779.
    [16] 陈书平,漆家福,王德仁,等.东濮凹陷断裂系统及变换构造[J].石油学报,2007,28(1):43-49.
    [17] 石玉梅,姚逢昌,谢桂生,等.时移地震监测水驱前沿的方法和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4):1198-1205.
    [18] 李瑞浩,黄建梁,李辉,等.唐山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变化机制[J].地震学报,1997,19(4):399-407.
    [19] 黄建梁,李瑞浩.水平分层弹性弹性介质的静力响应[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2,12(1):14-20.
    [20] 王石任,李瑞浩.利用低阶卫星重力位系数研究下地幔横向密度异常分布[J].地震学报,1991,13(1):53-65.
    [21] 杨光亮.三峡水库蓄水重力效应数值模拟[D].北京: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学位论文,2005.
    [22] 张春艳.建筑物负荷引起的地面形变及对大地水准面的影响[D].上海:同济大学学位论文,2006.
    [23] 高海英.用重力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岩石圈形变特征[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5.
    [24] 方盛明,张先康,嘉世旭,等.华北地区布格重力异常的多尺度分解特征与地震活动性[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2,22(1):34-39.
    [25] 严镇军.数学物理方法[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26] 李信真,车刚明,欧阳洁,等.计算方法[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 [1] 贾宇鹏, 孙军伟, 郝鹏飞, 檀玉娟, 李勇江, 李洋洋, 刘冬阳.  山西地震带不同基准的重力场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3): 38-4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9.03.006
    [2] 苏树朋, 张纳莉, 史彦华, 王顺昌, 刘洪良.  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特征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1): 52-58.
    [3] 苏树朋, 张纳莉, 李非, 史彦华, 王顺昌.  文安5.1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2008, 26(2): 45-48.
    [4] 李青.  华北重力网测点重力变化特征与中强震的对应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1): 46-51.
    [5] 李清林, 秦建增, 黄邦武, 张瑞敏, 王雷, 张建志.  临猗ML5.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及预报过程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4): 13-19.
    [6] 石荣志.  怀安4.5级地震和张北6.2级地震前后重力异常变化及对应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1): 54-60,78.
    [7] 陈素改.  河北省沧州地区重力变化的初步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2): 69-74.
    [8] 李天生, 范文.  重力变化与小汤山4.0级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2): 87-90.
    [9] 陈素改, 李根起, 王勇.  宁夏中强地震前重力变化原因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3): 80-88.
    [10] 刁守中, 蒋海昆.  胜利油田角07井注水地震的分维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1): 76-82.
    [11] 李天生.  北京高丽营4.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73-78.
    [12] 王启民, 童月华.  我国的高精度钻孔应变测量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321-327.
    [13] 黄秀铭.  冀东环形构造与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49-256.
    [14] 李家正, 郑利红.  火车运输重力联测方法精度评价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72-78.
    [15] 方盛明.  地震重力测量中重力相对变化的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60-71.
    [16] 李自强, 高阿甲, 刘建中.  试论大庆油田高压注水所起的作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80-86.
    [17] 张德元, 赵根模.  任丘油田地质构造与注水诱发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104-110.
    [18] 刘元生, 王六桥.  油井动态与地震关系研究进展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1-5.
    [19] 张昭栋, 刘元生, 丁仁杰.  油田注水和采油的压力变化对承压水位的影响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57-62.
    [20] 齐书勤.  试论1303年山西8级大震的几个问题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1): 36-4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47
  • HTML全文浏览量:  158
  • PDF下载量:  9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1-05-27
  • 刊出日期:  2012-06-15

濮阳地区油田注水引起的重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青年科研基金(2008);中国地震局2010度"地震监测、预报、科研三结合";中国地震局2011年度星火计划青年项目(XH1037Y)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

    徐顺强(1982-),男(汉族),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矿产资源勘查、地震监测预报等工作.Email:sq_xu@126.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72

摘要: 收集了1995-2007年中原油田濮阳地区各油田的注水开采等质量迁移资料,利用图示法研究发现油田注水与区域地震活动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并定量计算了油田注水引起的重力变化量。结合重力复测资料对油田注水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和该地区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其注采作业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在±0.1~10×10-8 m·s-2之间,并随着油田中心区域的距离而衰减。

English Abstract

徐顺强, 秦建增, 李真, 梁晨曦, 周彬, 潘晖. 濮阳地区油田注水引起的重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 23-27.
引用本文: 徐顺强, 秦建增, 李真, 梁晨曦, 周彬, 潘晖. 濮阳地区油田注水引起的重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 23-27.
XU Shun-qiang, QIN Jian-zeng, LI Zhen, LIANG Chen-xi, ZHOU bin, PAN Hui. PRELIMINARY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ITATIONAL FIELD CHANGE CAUSED BY OILFIELD WATER FLOODING AND SEISMICITY IN PUYANG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2, 30(2): 23-27.
Citation: XU Shun-qiang, QIN Jian-zeng, LI Zhen, LIANG Chen-xi, ZHOU bin, PAN Hui. PRELIMINARY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ITATIONAL FIELD CHANGE CAUSED BY OILFIELD WATER FLOODING AND SEISMICITY IN PUYANG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2, 30(2): 23-27.
参考文献 (2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