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一然, 宁杰远, 李春来.
川滇地区地震分布及地壳结构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2): 17-2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2.003
|
[2] |
王亚玲, 蔡玲玲, 李冬圣, 王莉婵, 赵英萍, 王晓山.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MS5.1地震发震构造及唐山断裂带三维模型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3): 83-9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3.013
|
[3] |
娄露玲, 胡宁, 王宇, 张宝山, 马志敏, 王明亮.
汤阴地堑南部土壤CO2空间分布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4): 34-4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04.006
|
[4] |
许洪泰, 沈得秀, 杨传成, 葛孚刚.
从胶南地区断裂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胶南块体稳定性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4): 6-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4.002
|
[5] |
李皓, 潘晖, 温超, 冉志杰, 吕国军.
磁县断裂带的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2): 29-3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2.006
|
[6] |
孙丽娜, 金学申, 温超, 边鹏飞.
晋获断裂带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4): 11-15.
|
[7] |
蔡华昌, 张四昌, 张振江, 刘玉枝, 任俊峰, 何春贵, 张启富, 刘真友.
张北地震区的断裂构造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2): 1-9.
|
[8] |
晁洪太, 王志才, 刘西林.
郯庐断裂带下辽河-莱州湾段与潍坊-嘉山段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对比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2): 36-42.
|
[9] |
林怀存, 刘希强.
大震前地震活动迁移速率bc值的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2): 45-52.
|
[10] |
张振江, 郑云贞.
冀东地区地震活动与地壳稳定性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3): 45-52.
|
[11] |
张四昌, 刁桂苓.
腾冲-勐海共轭地震构造带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11-18.
|
[12] |
张秉良, 方仲景, 段端涛, 向宏发.
程各庄断裂断层泥显微结构特征及其断裂活动性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4): 31-39.
|
[13] |
刘西林, 申旭华.
山东沿黄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3): 55-61.
|
[14] |
夏怀宽.
辽宁金州活动断裂带特征和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2): 21-28.
|
[15] |
周翠英, 魏光兴.
沂沭断裂带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29-39.
|
[16] |
李建华, 杨喆.
辽东半岛活动断裂和金州6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81-86.
|
[17] |
许建恩.
河北平原中部地区断裂构造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82-88.
|
[18] |
安欧.
全球大震活动与地球自转速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56-67.
|
[19] |
张德元, 赵根模.
任丘油田地质构造与注水诱发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104-110.
|
[20] |
李绍柄, 翟振生, 靳雅敏, 何春贵, 许建恩, 于新昌.
河北省文安——霸县地区地震地质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3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