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洪泰, 沈得秀, 杨传成, 葛孚刚.
从胶南地区断裂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胶南块体稳定性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4): 6-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4.002
|
[2] |
郑兆苾, 张春芝, 顾方琦.
华北地区诱发地震预报能力统计模拟分析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1): 38-43.
|
[3] |
贺为民, 李智毅, 刘敏, 罗翔飞, 刘明军, 张建军.
应用灰色聚类法预测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1): 26-30.
|
[4] |
张振江, 郑云贞.
冀东地区地震活动与地壳稳定性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3): 45-52.
|
[5] |
张宝民, 康吉成, 刘永新.
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深井水F-浓度的实验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73-176.
|
[6] |
步克功.
廊坊地区ML≥4.5级地震前小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01-105.
|
[7] |
王永才.
冀中古潜山地下水中阳离子键参数规律的初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3): 88-93.
|
[8] |
邹泉生.
胜利油田震兆敏感区的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55-158.
|
[9] |
和景昊, 李自强, 刘建中.
任丘油田小震群与周围中强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4): 49-57.
|
[10] |
李建华, 杨喆.
辽东半岛活动断裂和金州6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81-86.
|
[11] |
龚平, 白万成.
豫北及邻区地震危险区数学模拟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64-70.
|
[12] |
许建恩.
河北平原中部地区断裂构造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82-88.
|
[13] |
沈传义, 周相泉.
临盘油田地震前后油、水井动态异常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99-101.
|
[14] |
贾化周, 万迪堃, 董守玉, 蓝秀英, 王运启.
万全井水位几个有意义的图象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47-51.
|
[15] |
王六桥, 李善因.
喷涌型地下水异常前兆虚报一例及其真伪前兆判别标准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52-56.
|
[16] |
张郢珍.
地震蕴育与发生过程中场与源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3): 27-36.
|
[17] |
武烈, 郝增明.
山西中部的地震活动及其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68-74.
|
[18] |
吴宣, 刘一鸣.
任丘油田地下液体流动情况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63-69.
|
[19] |
李绍柄, 翟振生, 靳雅敏, 何春贵, 许建恩, 于新昌.
河北省文安——霸县地区地震地质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37-44.
|
[20] |
万迪堃, 董守玉, 贾化周, 黄保大.
冀中深井水位趋势性上升的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1): 4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