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苗菊玲, 张双凤, 董书香.
张北震前北杜井水位异常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3): 25-27.
|
[2] |
张双凤, 黄戌辰, 梁东洲, 闫俊岗, 马广庆.
邯郸磁山井水氡异常与华北两次中强地震关系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3): 23-26.
|
[3] |
郑兆苾, 张春芝, 顾方琦.
华北地区诱发地震预报能力统计模拟分析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1): 38-43.
|
[4] |
丁香, 王晓青.
华北水氡异常与地震关系的Bayes判别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3): 59-65.
|
[5] |
高立新, 燕志强.
张北6.2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异常动态及与地震的响应能力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1): 61-68.
|
[6] |
李宗魁, 聂利华, 胡少辉, 曹井泉.
潜水井水位微动态分析及映震能力的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50-58.
|
[7] |
王志贤.
隆尧台电阻率前兆异常十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87-93.
|
[8] |
于桂荣, 王胜福.
简单实用的地震仪滚筒停转报警装置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120-120.
|
[9] |
唐铭麟.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孕震模式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71-81.
|
[10] |
陈非比, 姜秀娥.
运用测震学方法监视华北地震的回顾与展望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1-26.
|
[11] |
万迪堃, 贾化周, 董守玉, 黄保大, 蓝秀英.
河北及其邻区地下水位震例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43-149.
|
[12] |
曾炬, 罗兰格, 侯建明, 孙玉海.
地震前兆异常的统计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89-94.
|
[13] |
张炜, 尹汉南, 邹昌明.
华北水氡异常与地震预报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93-98.
|
[14] |
V.L.Barsukov, G.M.Varshal, N.S.Zamokina, 张根深.
苏联水文地球化学地震预报研究的最新成果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s1): 1-8.
|
[15] |
董守玉, 万迪堃, 贾化周.
邢台地震地下水异常变化一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45-49.
|
[16] |
罗兰格, 曾炬, 侯建明, 孙玉海.
地震前兆异常的地震综合信息量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2): 67-72.
|
[17] |
王万青.
菏泽5.9级地震前后的油井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19-23.
|
[18] |
张德元, 赵根模.
任丘油田地质构造与注水诱发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104-110.
|
[19] |
谢觉民.
台站水准的地震后剩余形变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1): 57-63.
|
[20] |
张肇诚.
唐山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及孕震过程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2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