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利用喷涌型地下水位异常的资料反演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快速变化

王六桥 李善因

王六桥, 李善因. 利用喷涌型地下水位异常的资料反演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快速变化[J].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46-51.
引用本文: 王六桥, 李善因. 利用喷涌型地下水位异常的资料反演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快速变化[J].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46-51.
Wang Liuqiao, Li Shanyin. THE RAPID VARIATION OF LOCAL STRESS FIELD PRIOR TO EARTHQUAKE BEING INVERSED BY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SPOUTING-TYPE UNDER-GROUND WATER ABNORMALY[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5, 3(s1): 46-51.
Citation: Wang Liuqiao, Li Shanyin. THE RAPID VARIATION OF LOCAL STRESS FIELD PRIOR TO EARTHQUAKE BEING INVERSED BY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SPOUTING-TYPE UNDER-GROUND WATER ABNORMALY[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5, 3(s1): 46-51.

利用喷涌型地下水位异常的资料反演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快速变化

THE RAPID VARIATION OF LOCAL STRESS FIELD PRIOR TO EARTHQUAKE BEING INVERSED BY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SPOUTING-TYPE UNDER-GROUND WATER ABNORMALY

  • 摘要: 作者在研究了许多震前地下油、水喷涌型异常以后,曾提出一个"在脉冲状构造力作用下单一水层二维径向对称非稳定流渗流模式"作为该异常的前兆机理。本文根据两次震前地下水喷涌型异常的观测资料,定量地验证了这种机理解释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这种理论反演出一些地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快速变化:1979年7月9日新疆米泉县4.3级地震震前约30天,作用在该地区5号井1600米深处水层上的地下应力垂直分量突增1.3×105帕斯卡,持续约几十分钟后恢复正常;1983年6月1日该区5.3级地震震前4天,同一井的水层处应力突增4×103帕斯卡,持续11小时40分钟恢复正常;同理,估计在1965年11月13日该区6.9级地震震前2个月,应力突增1.7×105帕斯卡,持续几十分钟恢复正常。本文还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讨论。
  • [1] wang Liu-qiao and Li Shan-yin, Study of the phenomena and Mechanism of the Pre-Earthquake Stimulation of Oil and Water Wells.《EARTHQUAKE PREDlCTlO-N》,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arthquake Prediction, Terra Scientific Pulbising Company (TERRAPUB), Tokyo Unesco, Paris. pp203-214.
    [2] 王六挢、李善因,大震前地下水喷涌型前兆异常的物理机制,地球物理学报,25,611-62U 1982
    [3] 李永善,构选应力引起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特征,西北地震学报,1,16-22.1979.
    [4] 王六挢、徐士中、王道、李善因,油井自喷与地震,地下流体预报地震论文集,地震出版让 (待出版)。
  • [1] 焦成丽, 张玉林, 孙澎涛, 任峻峰, 孙贵成, 李庆武, 李文军.  承德地区形变资料前兆异常特征及映震能力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3): 48-51.
    [2] 王娜, 王允棣, 李玉华, 岳秀侠, 王艳荣.  昌黎地磁台地磁变化异常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1): 41-45.
    [3] 高立新, 燕志强.  张北6.2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异常动态及与地震的响应能力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1): 61-68.
    [4] 万迪堃, 董守玉, 蓝秀英, 秦清娟, 刘允清.  地下水位地震短临预报前兆标志体系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1-10.
    [5] 马希融.  一次可靠的地下水位临震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3): 70-73,80.
    [6] 董丽珍, 梁立伟.  1988年阿旗4.6级地震时空特征及震前宏观和微观反应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3): 92-96.
    [7] 黄立人, 谢觉民.  北京地区断裂活动分析及其对地震前兆和应力场的表现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2): 1-12.
    [8] 马彩欣.  唐山市山西水2井水位固体潮震前畸变现象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59-65.
    [9] 董守玉, 贾化周, 万迪堃, 黄保大, 蓝秀英.  地下水位动态机理浅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37-142.
    [10] H.Friedmann, 许智.  泉水氡异常形态随震中距变化的理论模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s1): 93-102,11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85
  • HTML全文浏览量:  314
  • PDF下载量:  103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1985-12-31

利用喷涌型地下水位异常的资料反演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快速变化

摘要: 作者在研究了许多震前地下油、水喷涌型异常以后,曾提出一个"在脉冲状构造力作用下单一水层二维径向对称非稳定流渗流模式"作为该异常的前兆机理。本文根据两次震前地下水喷涌型异常的观测资料,定量地验证了这种机理解释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这种理论反演出一些地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快速变化:1979年7月9日新疆米泉县4.3级地震震前约30天,作用在该地区5号井1600米深处水层上的地下应力垂直分量突增1.3×105帕斯卡,持续约几十分钟后恢复正常;1983年6月1日该区5.3级地震震前4天,同一井的水层处应力突增4×103帕斯卡,持续11小时40分钟恢复正常;同理,估计在1965年11月13日该区6.9级地震震前2个月,应力突增1.7×105帕斯卡,持续几十分钟恢复正常。本文还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讨论。

English Abstract

王六桥, 李善因. 利用喷涌型地下水位异常的资料反演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快速变化[J].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46-51.
引用本文: 王六桥, 李善因. 利用喷涌型地下水位异常的资料反演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快速变化[J].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46-51.
Wang Liuqiao, Li Shanyin. THE RAPID VARIATION OF LOCAL STRESS FIELD PRIOR TO EARTHQUAKE BEING INVERSED BY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SPOUTING-TYPE UNDER-GROUND WATER ABNORMALY[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5, 3(s1): 46-51.
Citation: Wang Liuqiao, Li Shanyin. THE RAPID VARIATION OF LOCAL STRESS FIELD PRIOR TO EARTHQUAKE BEING INVERSED BY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SPOUTING-TYPE UNDER-GROUND WATER ABNORMALY[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5, 3(s1): 46-51.
参考文献 (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