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邱桂兰, 官致君, 杨贤和, 杨虹.
四川地区地下水位对汶川地震的同震效应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2): 40-44.
|
[2] |
邢西淳, 邵辉成, 毛娟, 毛胜利, 陈建民.
三原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4): 40-46.
|
[3] |
王治国.
南昌井水位对两次远大地震的异常反应及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3): 95-96.
|
[4] |
马彩欣.
唐山市山西水2井水位固体潮震前畸变现象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59-65.
|
[5] |
李宗魁, 聂利华, 胡少辉, 曹井泉.
潜水井水位微动态分析及映震能力的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50-58.
|
[6] |
韩永祯, 刘忠佩.
J2-1井水位1985年下降原因的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3): 105-109.
|
[7] |
相里辰, 李秀英, 李俊荣.
丰南岳-42井水位的临震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50-154.
|
[8] |
鄂秀满.
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系统的现状与前景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68-172.
|
[9] |
鱼金子, 谷园珠, 车用太.
塔院井水位微动态前兆异常信息的识别与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4): 32-40.
|
[10] |
万迪堃, 贾化周, 董守玉, 黄保大, 蓝秀英.
河北及其邻区地下水位震例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43-149.
|
[11] |
靳雅敏, 于新昌, 扈志刚.
由小震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估计河北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83-89.
|
[12] |
黄保大, 贾化周, 万迪堃, 董守玉, 蓝秀英.
河北井网水位观测中的刚性动态与弹性动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23-130.
|
[13] |
P.M.Merifild, D.L.Lamar, 万迪堃.
南加利福尼亚圣哈辛托断裂带上的井水位所反映的可能应变事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s1): 24-30.
|
[14] |
张昭栋, 郑金涵, 冯初刚.
浮标水位仪对水井水位振动的响应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10-16.
|
[15] |
郑熙铭, 刘喜兰.
唐山7.8级地震前咸水层水位的长趋势变化原因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103-107.
|
[16] |
王宝银.
深井水位的气压、固体潮因素消除——调和、付氏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16-27.
|
[17] |
蓝秀英, 王运启, 刘忠佩, 韩永祯.
内蒙丰镇5.8级地震地下水位的异常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90-95.
|
[18] |
贾化周, 万迪堃, 董守玉, 蓝秀英, 王运启.
万全井水位几个有意义的图象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47-51.
|
[19] |
万迪堃, 董守玉, 贾化周, 黄保大.
冀中深井水位趋势性上升的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1): 45-50.
|
[20] |
李方全.
原地应力测量在地震地质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7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