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宗魁, 聂利华, 胡少辉, 曹井泉.
潜水井水位微动态分析及映震能力的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50-58.
|
[2] |
唐铭麟.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孕震模式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71-81.
|
[3] |
王志贤.
隆尧台电阻率前兆异常十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87-93.
|
[4] |
邹泉生.
胜利油田震兆敏感区的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55-158.
|
[5] |
贾化周, 万迪堃, 董守玉, 黄保大, 蓝秀英.
河北省地震地下水工作二十年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7-33.
|
[6] |
谢美娟, 陈绍明.
地震前后地磁短周期异常变化的再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310-313.
|
[7] |
万迪堃, 贾化周, 董守玉, 黄保大, 蓝秀英.
河北及其邻区地下水位震例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43-149.
|
[8] |
鱼金子, 谷园珠, 车用太.
塔院井水位微动态前兆异常信息的识别与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4): 32-40.
|
[9] |
曾炬, 罗兰格, 侯建明, 孙玉海.
地震前兆异常的统计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89-94.
|
[10] |
刘江, 熊水英, 李富光, 肖沛维.
水震波中的P、S震相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43-47.
|
[11] |
H.Friedmann, 许智.
泉水氡异常形态随震中距变化的理论模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s1): 93-102,118.
|
[12] |
户志刚, 金学申.
邢台强余震前的异常波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50-55.
|
[13] |
K.-K.Liu, T.-F.Yui, Y.-H.Yeh, B.-B.Tsai, T.-L.Teng, 王吉易.
台湾北部地下水中氡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s1): 14-23.
|
[14] |
董守玉, 万迪堃, 贾化周.
邢台地震地下水异常变化一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45-49.
|
[15] |
罗兰格, 曾炬, 侯建明, 孙玉海.
地震前兆异常的地震综合信息量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2): 67-72.
|
[16] |
孙继忠.
赤峰南部地区弱震活动是唐滦强震孕育和发生的窗口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93-98.
|
[17] |
王六桥, 李善因.
喷涌型地下水异常前兆虚报一例及其真伪前兆判别标准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52-56.
|
[18] |
杨国军, 钱立信, 王安滨.
塘沽地区石油深井油气动态异常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13-18.
|
[19] |
刘元生, 王六桥, 张德元, 邹泉生, 佟武.
强震前油井动态异常特征的初步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36-45.
|
[20] |
刘元生, 王六桥.
油井动态与地震关系研究进展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