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

于新昌 靳雅敏 孙迎

于新昌, 靳雅敏, 孙迎.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J].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52-60.
引用本文: 于新昌, 靳雅敏, 孙迎.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J].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52-60.
Yu Xinchang, Jin Yiamin, Sun Ying. THE STIMATION OF SEISMISITY IN THE JUCTURE OF SHANXI,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5, 3(4): 52-60.
Citation: Yu Xinchang, Jin Yiamin, Sun Ying. THE STIMATION OF SEISMISITY IN THE JUCTURE OF SHANXI,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5, 3(4): 52-60.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

THE STIMATION OF SEISMISITY IN THE JUCTURE OF SHANXI,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

  • 摘要: 本文利用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大量小地震的综合断层面解,对本区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后提出:自1976年唐山大震后,该区小地震的综合断层面解的主压应力轴发生了转向,由近东西向转为近南北向,与华北地区强震发生的统一应力场不一致。对该区北西向的发震构造产生右旋滑动,而对应力积累起缓冲作用,从而使近年内,本区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大。但有可能存在中强地震活动。
  • [1] 李钦祖、王泽皋、贾云年、靳雅敏,由单台小地震资料所得两个区域的应力场,地球物理学报,16,1973。
    [2] 杨理华、李钦祖,华北地区地売应力场,地震出版社,1980。
    [3] 李钦祖、靳雅敏、于新昌,华北地区的震源机制与地壳应力场,地震学报,4,1,1982。
    [4] 王春华、廖素琼、钱瑞华、谢卫江,应用全息干涉法定量分析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地震地质,5,4,1983。
    [5] 郭启良、丁健民,太行山地区的现今地売应力场,华北地震科学,2,2,1984。
    [6] 许忠淮、阎明、赵仲和,由多个小地震推断的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地震学报,5,3, 1983。
    [7] 华祥文,唐山强震前后北京,天津周围地区应力的变化过程,地震学报,2,2, 1980。
    [8] 张之立等,唐山地震的破裂过程及其力学分析,地震学报,2,2, 1980。
    [9] 杨理华.陈国林,唐山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1,1981。
    [10] 金严、赵毅、陈默、鄢家全、卓钰如,辽宁省海城地震前震震源错动方式的一个特点,地球物理学报,19,3,1976。
    [11] 顾浩鼎、陈运泰、高祥林、赵毅,1975年2月4曰辽宁省海城地震的震源讥制,地球物理学报,19, 4,1976。
    [12] 朱风鸣、吴戈,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地震出版社,1982。
  • [1] 杜广仁.  从鹤壁地区岩浆活动与断裂的关系探讨地震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3): 62-69.
    [2] 任葆德.  山西地震带北端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95-100.
    [3] 姚法章.  从构造特征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强震危险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109-115.
    [4] 靳雅敏, 于新昌, 扈志刚.  由小震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估计河北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83-89.
    [5] 秦保燕, 徐纪人, 翟文杰.  南北地震带北段现今地壳应力场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1-15.
    [6] 陶标生.  海原8.5级地震发震构造与应力场的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48-55.
    [7] 曹宗普, 刘素英.  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85-92.
    [8] 漆家福.  由微(小)震综合断层面解推测林县地区的现代应力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2): 41-45.
    [9] 潘成德.  山东地震活动特征浅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86-92.
    [10] 安欧.  华北大震趋势的构造应力场背景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1): 11-2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96
  • HTML全文浏览量:  302
  • PDF下载量:  10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4-07-21
  • 刊出日期:  1985-12-15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

摘要: 本文利用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大量小地震的综合断层面解,对本区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后提出:自1976年唐山大震后,该区小地震的综合断层面解的主压应力轴发生了转向,由近东西向转为近南北向,与华北地区强震发生的统一应力场不一致。对该区北西向的发震构造产生右旋滑动,而对应力积累起缓冲作用,从而使近年内,本区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大。但有可能存在中强地震活动。

English Abstract

于新昌, 靳雅敏, 孙迎.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J].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52-60.
引用本文: 于新昌, 靳雅敏, 孙迎.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J].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52-60.
Yu Xinchang, Jin Yiamin, Sun Ying. THE STIMATION OF SEISMISITY IN THE JUCTURE OF SHANXI,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5, 3(4): 52-60.
Citation: Yu Xinchang, Jin Yiamin, Sun Ying. THE STIMATION OF SEISMISITY IN THE JUCTURE OF SHANXI,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5, 3(4): 52-60.
参考文献 (1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