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鲍铁钊, 宁杰远.
利用虚拟地震测深方法研究川滇地区地壳厚度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2): 34-3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2.005
|
[2] |
蒋一然, 宁杰远, 李春来.
川滇地区地震分布及地壳结构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2): 17-2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2.003
|
[3] |
杨港生, 赵根模.
1969年渤海7.4级大震前后的区域地震活动图象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1): 39-44.
|
[4] |
高立新, 燕志强.
张北6.2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异常动态及与地震的响应能力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1): 61-68.
|
[5] |
陈荣华.
近十几年汾、渭地震带和燕山地震带地震危险性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66-70.
|
[6] |
贾化周, 万迪堃, 董守玉, 黄保大, 蓝秀英.
河北省地震地下水工作二十年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7-33.
|
[7] |
卞兆银, 王进英.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特点及地震构造带的划分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39-248.
|
[8] |
张秀梅.
唐山地震的某些历史教训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365-368.
|
[9] |
张炜, 尹汉南, 邹昌明.
华北水氡异常与地震预报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93-98.
|
[10] |
.
缅怀殉难人民献身地震事业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14-15.
|
[11] |
杜开锐.
唐山地震时汉沽的地面位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80-89.
|
[12] |
邹昌明.
渤海7.4级地震水氡前兆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74-81.
|
[13] |
杨理华.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地震趋势预报的回顾——悼念在唐山地震中以身殉职的六位同志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151-154.
|
[14] |
王吉易, 郑云贞, 刘允清.
水化前兆异常网络及唐山地震水化前兆异常分布特征的初步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70-77.
|
[15] |
张金栋.
1984年辽宁营口3.9级地震与油水井动态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33-35.
|
[16] |
刘元生, 王六桥, 张德元, 邹泉生, 佟武.
强震前油井动态异常特征的初步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36-45.
|
[17] |
张德元, 赵根模.
任丘油田地质构造与注水诱发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104-110.
|
[18] |
杨国军, 钱立信, 王安滨.
塘沽地区石油深井油气动态异常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13-18.
|
[19] |
武烈, 郝增明.
山西中部的地震活动及其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68-74.
|
[20] |
张玉松, 李宣瑚, 杨玉荣.
水氡预报地震的图象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5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