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地震地质条件

商宏宽 吕梦林

商宏宽, 吕梦林.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地震地质条件[J].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3): 1-16.
引用本文: 商宏宽, 吕梦林.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地震地质条件[J].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3): 1-16.
Shang Hongkuan, Lü. ON SEISMOTECTONICS AROUND THE JUNCTURE OF SHANXI,HEBEI,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5, 3(3): 1-16.
Citation: Shang Hongkuan, Lü. ON SEISMOTECTONICS AROUND THE JUNCTURE OF SHANXI,HEBEI,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5, 3(3): 1-16.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地震地质条件

ON SEISMOTECTONICS AROUND THE JUNCTURE OF SHANXI,HEBEI,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

  • 摘要: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是华北地块一级构造单元。该单元处于太行山断块、冀鲁断块、皖豫断块的交汇部位,是北东-北北东向的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沧东-聊考断裂带与北西向的磁县-大名断裂、新乡-商丘断裂的扭结区,并构成以内黄隆起为中心的,西、东两侧隆起,北、南两边沉陷的鞍状构造。从新构造活动及地震震源机制分析得出:本区自第三纪末-第四纪以来受北东东-南西西方向的区域主压应力的控制,故新构造活动在保留原有升降运动的基础上,以水平扭动为主,并伴有掀斜升隆及块体的框动。本区地震活动呈显明的条带分布,明显地受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及沧东-聊考断裂带的控制,构成太行山东麓地震活动区及沧东-聊考地震活动区。而北西西向断裂的切错常成为具体的发震条件。可能由于内黄隆起块体的框动的影响,本区重要的强震及中强震围绕着它呈中心对称分布。
  • [1] 张步春等,华北断块区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边界问题,华北断块区的形成与发展,科学出版社,1980。
    [2] 刘若新等,华北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超镁铁质捕虏体的初步研究,地震地质,3, 3、4, 1981。
    [3] 丁国瑜等,华北地块新构造变形基本特点的讨论,华北地震科学,1、2,1983。
    [4] 韩慕康等,河南汤阴地堑的地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地震地质,2, 4, 1980。
    [5] 邓乃恭,中国几个重要半隐伏构造带,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1,地质出版社,1980。
    [6] 黄汲清,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科学出版社,1980。
    [7] 地勘系七五勘探专业委员会,太行山东麓M河流域构造体系的发展及成矿作用,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77。
    [8] 王竹泉,河南武安、涉县、林县、安阳一带地质矿产,地质汇报,第九号,1927。
    [9] 史志宏等,华北地区的地壳深部结构与地震活动,地震科学研究,1983,5期。
    [10] 赵景珍等,汤阴地堑的垂直形变与新构造,地震科学研究,1982,4期。
    [11]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中囯东部地震目录,地震出版社,1980。
    [12] 李善邦,山东荷泽地震述要,地质论评,5, 5,1940。
    [13] 李钦祖等,华北地区的震源机制和地壳应力场,地震学报,4, l, 1982。
  • [1] 杜广仁.  从鹤壁地区岩浆活动与断裂的关系探讨地震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3): 62-69.
    [2] 李蓉川, 韩晓光.  鄂西地震活动与连环式旋卷构造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32-137.
    [3] 王泽皋.  太行山东麓近来的小震活动情况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66-66.
    [4] 郭文.  凹凸型发震构造与邢台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24-230.
    [5] 姚法章.  从构造特征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强震危险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109-115.
    [6] 胡惠民.  北京及其晋冀交界地区现代构造活动和形变场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74-82.
    [7] 许桂林, 范国胜.  华北盆地北部断裂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37-47.
    [8] 许建恩.  河北平原中部地区断裂构造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82-88.
    [9] 于新昌, 靳雅敏, 孙迎.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52-60.
    [10] 杨理华, 赵喜柱, 靳雅敏, 刘德林, 于新昌.  河北省地震构造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20-2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37
  • HTML全文浏览量:  395
  • PDF下载量:  164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4-06-15
  • 刊出日期:  1985-09-15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地震地质条件

摘要: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是华北地块一级构造单元。该单元处于太行山断块、冀鲁断块、皖豫断块的交汇部位,是北东-北北东向的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沧东-聊考断裂带与北西向的磁县-大名断裂、新乡-商丘断裂的扭结区,并构成以内黄隆起为中心的,西、东两侧隆起,北、南两边沉陷的鞍状构造。从新构造活动及地震震源机制分析得出:本区自第三纪末-第四纪以来受北东东-南西西方向的区域主压应力的控制,故新构造活动在保留原有升降运动的基础上,以水平扭动为主,并伴有掀斜升隆及块体的框动。本区地震活动呈显明的条带分布,明显地受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及沧东-聊考断裂带的控制,构成太行山东麓地震活动区及沧东-聊考地震活动区。而北西西向断裂的切错常成为具体的发震条件。可能由于内黄隆起块体的框动的影响,本区重要的强震及中强震围绕着它呈中心对称分布。

English Abstract

商宏宽, 吕梦林.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地震地质条件[J].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3): 1-16.
引用本文: 商宏宽, 吕梦林.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地震地质条件[J].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3): 1-16.
Shang Hongkuan, Lü. ON SEISMOTECTONICS AROUND THE JUNCTURE OF SHANXI,HEBEI,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5, 3(3): 1-16.
Citation: Shang Hongkuan, Lü. ON SEISMOTECTONICS AROUND THE JUNCTURE OF SHANXI,HEBEI,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5, 3(3): 1-16.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