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鹤壁地区岩浆活动与断裂的关系探讨地震活动性
-
摘要: 鹤壁地区有多处岩浆岩出露景观,且类型较多,国内许多地学工作者不断前来考察。本文试图根据鹤壁地区展布的断裂构造形迹和岩浆岩分布图象特征,从地表至地壳深部讨论控岩断裂系统和成生关系,从中导出该区多期岩浆喷溢的构造模式和地震构造,这将有益于地震危险性的深入研究。
-
[1] 1 张文佑,等.华北断块的形成和发展.华北断块区的形成与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 杨理华,等.河北省地震构造.华北地震科学,1985, 3 (1): 20—27.
3 刘秉光,等.华北地区金伯利岩的几个地质问题.华北断块区的形成与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4 李兴唐.华北断块区前震旦纪断块的形成与断裂系统.华北断块区的形成与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5 嘉世旭,等.华北裂谷盆地南部菏泽一长治地震测深部面结果解释.华北地震科学,1991,9 (2): 11—20.
6 李家正,等.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重磁区域场与断裂关系的研究.华北地震科学,1989, 7 (2): 30—49.
7 国家地震局(深部物探成果)编写组.中国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北京:地震出版社,1986.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18
- HTML全文浏览量: 444
- PDF下载量: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