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菏泽5.9级地震前后三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动态演化

王红卫 刁守中

王红卫, 刁守中. 菏泽5.9级地震前后三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动态演化[J].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1): 54-61.
引用本文: 王红卫, 刁守中. 菏泽5.9级地震前后三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动态演化[J].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1): 54-61.
Wang Hongwei, Diao Shouzhong. THE TIME AND SPAC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REE SEISMICITY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ZE M5.9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4, 12(1): 54-61.
Citation: Wang Hongwei, Diao Shouzhong. THE TIME AND SPAC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REE SEISMICITY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ZE M5.9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4, 12(1): 54-61.

菏泽5.9级地震前后三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动态演化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315.5

THE TIME AND SPAC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REE SEISMICITY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ZE M5.9 EARTHQUAKE

  • 摘要: 用地震活动性参数(地震频度N、地震能量E和地震b值)的二维空间等值线计算机扫描技术,系统地追踪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三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动态演化情况。结果表明,菏泽5.9级地震前1-4年,河北平原断陷南部地区特别是其东界聊考断裂带地震活动异常增强,地震频度增高,地震能量释放加速而地震b值降低;地震活动增强区的长度约200余公里,未来主震发生于地震活动增强区的边缘;震后约-年左右震中周围地震活动趋于正常。地震活动性参数二维等值线的上述变化,较清晰地显示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震中周围地区地震活动性空间域的演化全貌,有助于地震孕育过程中近场异常信息的提取与动态监视,进而可能实现强震震源发展过程的追踪。
  • [1] 1 刁守中.聊城-兰考地震带的小震活动特征.地壳形变与地震. 1984. 4 (3):302-308
    2 李留藏.荷泽5.9级地震前b值随时间的变化.地震学刊. 1985. (4):58-62
    3 赵兴兰,魏光兴,周翠英.荷泽5.9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地震. 1986. (2),62-64
    4 刁守中.蒋海昆.华北近期多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时空扫描与构造活动.东北地震研究. 1989. 5 (4):61-70
    5 王红卫,刁守中.地震活动性参数空间动态扫描追踪与强震危险区选择,地震监测预报. 1991. (2):30-37
    6 刁守中、魏光兴.华北平原区中南部地震活动图像与荷泽5.9级地震.地震. 1986. (6):1-8
    7 刁守中、赵兴兰.1983年荷泽5.9级地震的某些地震学异常的研究.国际地震动态.1989. (0):5-7
  • [1] 范军, 翟正宏, 管延新, 刘世友, 李栋梁, 熊玮.  安丘-莒县断裂与昌邑-大店断裂朱里以北段空间位置及活动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1): 39-4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1.008
    [2] 冀东普, 郑建常, 李冬梅, 王鹏.  山东东部及近海地区中等以上震例前地震活动性参数群体异常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3): 28-33.
    [3] 温超, 张合, 冉志杰, 彭远黔, 蔡玲玲, 骆艳欣.  地震映像勘探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近场区工作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8, 26(1): 13-16.
    [4] 李庆武, 金学申, 刘志辉, 孙彭涛.  渤海地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空间分布函数中的确定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4): 41-46.
    [5] 蒋春花, 金学申, 刘志辉.  贝叶斯判别准则在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空间分布函数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2): 19-22.
    [6] 刘东旺, 凌学书, 何小伟, 童国林.  安徽中西部地区震源及介质参数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4): 23-26.
    [7] 赵英萍, 韦士忠, 陈绍明.  用频谱研究小金地震震源参数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4): 68-75.
    [8] 汪进, 秦保燕, 董奇珍.  1986年8月26日门源6.4级地震破裂过程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2): 25-33.
    [9] 范文, 原秦喜, 惠乃玲, 李松林, 石林河, 张晓普.  滦县地区的近场地震观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40-50.
    [10] 宋良玉, 吴大铭, 王培德.  近场地震学观测与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19-2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51
  • HTML全文浏览量:  280
  • PDF下载量:  96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1994-03-15

菏泽5.9级地震前后三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动态演化

  • 中图分类号: P315.5

摘要: 用地震活动性参数(地震频度N、地震能量E和地震b值)的二维空间等值线计算机扫描技术,系统地追踪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三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动态演化情况。结果表明,菏泽5.9级地震前1-4年,河北平原断陷南部地区特别是其东界聊考断裂带地震活动异常增强,地震频度增高,地震能量释放加速而地震b值降低;地震活动增强区的长度约200余公里,未来主震发生于地震活动增强区的边缘;震后约-年左右震中周围地震活动趋于正常。地震活动性参数二维等值线的上述变化,较清晰地显示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震中周围地区地震活动性空间域的演化全貌,有助于地震孕育过程中近场异常信息的提取与动态监视,进而可能实现强震震源发展过程的追踪。

English Abstract

王红卫, 刁守中. 菏泽5.9级地震前后三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动态演化[J].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1): 54-61.
引用本文: 王红卫, 刁守中. 菏泽5.9级地震前后三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动态演化[J].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1): 54-61.
Wang Hongwei, Diao Shouzhong. THE TIME AND SPAC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REE SEISMICITY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ZE M5.9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4, 12(1): 54-61.
Citation: Wang Hongwei, Diao Shouzhong. THE TIME AND SPAC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REE SEISMICITY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HEZE M5.9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4, 12(1): 54-61.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