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华北地区震源断层与深浅构造关系的初步研究

张四昌 赵军 刁桂苓

张四昌, 赵军, 刁桂苓. 华北地区震源断层与深浅构造关系的初步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3): 1-10.
引用本文: 张四昌, 赵军, 刁桂苓. 华北地区震源断层与深浅构造关系的初步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3): 1-10.
Zhang Sichang, Zhao Jun, Diao Guiling.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FOCAL FAULTS AND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S IN NORTH CHINA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5, 13(3): 1-10.
Citation: Zhang Sichang, Zhao Jun, Diao Guiling.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FOCAL FAULTS AND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S IN NORTH CHINA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5, 13(3): 1-10.

华北地区震源断层与深浅构造关系的初步研究

基金项目: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资助课题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315.2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FOCAL FAULTS AND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S IN NORTH CHINA AREA

  • 摘要: 使用地震资料(等震线、地表破裂带、地形变、余震平面和剖面分布及震源机制)描述强震震源断层的立体特征。发现震源断层的上界即为由地震测深资料得到的G界面,并与该界面之下的高倾角深断裂吻合,证明地震时深断裂发生了剪切错动。震源断层与G界面之上的铲形正断层构成不连接的两套断裂系统,它们之间存在有对应和无对应的复杂关系。
  • [1] 1 张四昌,刁桂苓.唐山地震序列的构造过程.中国地震,1992, 8 (2).
    2 张四昌.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图象反映的地震构造特征.中国地震,1993, 9 (3).
    3 张四昌,刁桂苓,于利民.1989年大同一阳高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地震学报,1993, 15,增刊.
    4 张四昌,刁桂苓,王绍晋,龙晓帆.1976年龙陵震群序列的破裂特征,中国地震,1994, 10 (2).
    5 王椿镛,张先康,赵静娴,祝治平.邢台地震区地壳细结构研究及对地霣构造的新认识,中国固体地球物理学进展一庆贺曾融生教授诞辰七十周年,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 31—40.
    6 张家茹,那学钟,殷秀华,蔡振京.深部构造背景和强震的深部孕震环境,见:高文学、马瑾主编,首都圈地霣地质环境与地震灾害,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年,58—78
    7 王钟琦,谢君斐,石兆吉.地震工程地质导论,北京:地震出版社,1983, 48—58.
    8 李家灵,晁洪太,崔昭文,赵清玉.1968年郯城8 1/2级地震断层及其破裂机制,地震地质,19Q4, 16 (3).
    9 魏光兴,刁守中,周翠英.1993年,郯庐带地震活动性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143—145.
    10 向宏发,.等.三河一平谷8级地震区的构造背景与大震重复性研究,地震地质,1988, 10 (1).
    11 胡长和,许坤福.1937年菏泽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 19一29, I23—I39.
    12 国家地震局地震测童队.1966年邢台地震的地形变.地球物理学报,1975, 18 (3).
    13 朱凤鸣,吴戈.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17—19, 115—129,北京:地震出版社,1982, 17—19, 115—129.
    14 徐杰,等.和林格尔地震地震地质特征的初步分析,地质科学,1978, (2).
    15 国家地震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编辑组.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1982, 157—162.
    16 张诚,曹新玲,曲克信.中国地震震源机制.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90.
    17 傅承义.有关地震预告的几个问题.科学通报,1963,(3).
  • [1] 毛桐恩, 王玮, 黎在良, 刘占坡, 徐常芳, 武利钧, 孙为国.  连云港-银川岩石圈壳-幔组合结构剖面构造应力场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3): 1-8.
    [2] 于利民, 刁桂苓, 李钦祖, 束沛镒.  由深源远震体波记录反演华北北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3): 11-20.
    [3] 林怀存.  山东地区近震地震波速与地壳结构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82-90.
    [4] 易学发, 许国昌.  西安地区活动断裂带及地震危险性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4): 85-92.
    [5] 林邦慧, 董大南, 胡小幸.  用复合形法反演1966年3月8日马兰6.8级地震及3月22日东汪6.7级地震破裂过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49-55,70.
    [6] 周翠英, 魏光兴.  沂沭断裂带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29-39.
    [7] 林邦惠, 董大南.  正交和斜交破裂过程的研究及其在邢台地震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16-25.
    [8] 孟宪梁, 于慎谔.  山西临汾盆地东缘挤压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72-73.
    [9] 李松林, 祝治平, 岳华峰, 宋占龙.  横向非均匀地壳结构中人工地震资料反演的初步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3): 17-26.
    [10] 安欧.  华北大震趋势的构造应力场背景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1): 11-2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29
  • HTML全文浏览量:  343
  • PDF下载量:  28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5-03-20
  • 刊出日期:  1995-09-15

华北地区震源断层与深浅构造关系的初步研究

    基金项目: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资助课题
  • 中图分类号: P315.2

摘要: 使用地震资料(等震线、地表破裂带、地形变、余震平面和剖面分布及震源机制)描述强震震源断层的立体特征。发现震源断层的上界即为由地震测深资料得到的G界面,并与该界面之下的高倾角深断裂吻合,证明地震时深断裂发生了剪切错动。震源断层与G界面之上的铲形正断层构成不连接的两套断裂系统,它们之间存在有对应和无对应的复杂关系。

English Abstract

张四昌, 赵军, 刁桂苓. 华北地区震源断层与深浅构造关系的初步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3): 1-10.
引用本文: 张四昌, 赵军, 刁桂苓. 华北地区震源断层与深浅构造关系的初步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3): 1-10.
Zhang Sichang, Zhao Jun, Diao Guiling.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FOCAL FAULTS AND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S IN NORTH CHINA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5, 13(3): 1-10.
Citation: Zhang Sichang, Zhao Jun, Diao Guiling.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FOCAL FAULTS AND DEEP AND SHALLOW STRUCTURES IN NORTH CHINA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5, 13(3): 1-10.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