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最大后续地震的强度估计及早期预测应用

王红卫 周翠英 王华林

王红卫, 周翠英, 王华林. 最大后续地震的强度估计及早期预测应用[J].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2): 67-75.
引用本文: 王红卫, 周翠英, 王华林. 最大后续地震的强度估计及早期预测应用[J].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2): 67-75.
Wang Hongwei, Zhou Cuiying, Wang Hualin. THE INTENSITY ESTIMATION OF THE LARGEST SUCCEEDING EARTHQUAKE IN A SEQU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ARLY PREDICTION[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7, 15(2): 67-75.
Citation: Wang Hongwei, Zhou Cuiying, Wang Hualin. THE INTENSITY ESTIMATION OF THE LARGEST SUCCEEDING EARTHQUAKE IN A SEQU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ARLY PREDICTION[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7, 15(2): 67-75.

最大后续地震的强度估计及早期预测应用

基金项目: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91012)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315.7

THE INTENSITY ESTIMATION OF THE LARGEST SUCCEEDING EARTHQUAKE IN A SEQU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ARLY PREDICTION

  • 摘要: 使用Ms ≥ 5.0级的80余个地震序列资料,按文献[1]给出的传统分类方法将序列分为主余震型、强震群型(包括双主震型)及孤立型三类,首次分类型统计了第一次大震M1和最大后续地震M2之间的关系,得出线性关系式M2=a+bM1及三类序列相应的a、b值.将使用上述关系式计算的M2与序列实际发生的M2比较,若取两者之差|△M| ≤ 0.5为标准,内符检验的准确率超过90%.用中小地震序列和历史及现代中、强震资料作外推检验,准确率亦在90%左右.对于大震现场震后趋势判断及最大后续地震的估计具有较高实用价值.为使公式在大震现场工作中便于应用,文中尚给出了以模式识别方法使用M1后一天内资料提取的地震序列综合分类指标,用于早期趋势判断。
  • [1] 1 吴开统.张智,焦远薯,张天润.用b值撞距法预报强余震震级的方法研究.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地震学专辑.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编.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 1989.183-93
    2 刘正荣.地震频度衰减与地震预报的再研究.地震预报方法实用化研究文集地震学专缉.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编.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 1989.194-203.
    3 吴开统,等.地震序列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51-197.
    4 周蕙兰,房桂荣.章爱娣.等.地震震型判断方法探讨.西北地震学报. 1980. 2 (2).
  • [1] 李莎, 阎春恒, 解朝娣, 袁媛.  2019年靖西MS5.2地震序列潮汐触发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S2): 68-7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S2.011
    [2] 万永芳, 杨马陵.  新丰江水库地震序列的分段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4): 27-33.
    [3] 平建军, 刘荣环, 贾炯, 曹肃朝, 王立军.  地震序列较强余震灰色及最小二乘拟合预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1): 6-13.
    [4] 边庆凯, 李守忠, 毛志伟, 李淑莲, 王勤彩.  张北6.2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及序列特征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35-42.
    [5] 李钦祖, 刁桂苓, 陈敬伟, 于利民, 孙佩卿.  中南美洲地区地震序列的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4): 1-9.
    [6] 李淑莲, 戴英华, 刘志辉.  张北6.2级地震序列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3): 28-33.
    [7] 戴英华, 李淑莲, 孙清杰.  唐山地震的超晚期强余震估计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4): 1-9.
    [8] 徐常辉, 周翠英, 王红卫.  用地震活动度变化特征进行地震序列类型早期划分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47-51.
    [9] 范杨.  1993年1月27日普洱6.3级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及余震序列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1): 35-40.
    [10] 杜兴信.  地震时间序列的突变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2): 43-4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96
  • HTML全文浏览量:  170
  • PDF下载量:  10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6-05-01
  • 刊出日期:  1997-06-15

最大后续地震的强度估计及早期预测应用

    基金项目: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91012)
  • 中图分类号: P315.7

摘要: 使用Ms ≥ 5.0级的80余个地震序列资料,按文献[1]给出的传统分类方法将序列分为主余震型、强震群型(包括双主震型)及孤立型三类,首次分类型统计了第一次大震M1和最大后续地震M2之间的关系,得出线性关系式M2=a+bM1及三类序列相应的a、b值.将使用上述关系式计算的M2与序列实际发生的M2比较,若取两者之差|△M| ≤ 0.5为标准,内符检验的准确率超过90%.用中小地震序列和历史及现代中、强震资料作外推检验,准确率亦在90%左右.对于大震现场震后趋势判断及最大后续地震的估计具有较高实用价值.为使公式在大震现场工作中便于应用,文中尚给出了以模式识别方法使用M1后一天内资料提取的地震序列综合分类指标,用于早期趋势判断。

English Abstract

王红卫, 周翠英, 王华林. 最大后续地震的强度估计及早期预测应用[J].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2): 67-75.
引用本文: 王红卫, 周翠英, 王华林. 最大后续地震的强度估计及早期预测应用[J].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2): 67-75.
Wang Hongwei, Zhou Cuiying, Wang Hualin. THE INTENSITY ESTIMATION OF THE LARGEST SUCCEEDING EARTHQUAKE IN A SEQU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ARLY PREDICTION[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7, 15(2): 67-75.
Citation: Wang Hongwei, Zhou Cuiying, Wang Hualin. THE INTENSITY ESTIMATION OF THE LARGEST SUCCEEDING EARTHQUAKE IN A SEQU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ARLY PREDICTION[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7, 15(2): 67-75.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