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南黄海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刘红桂 王 杨彩霞 南金生 缪发军

刘红桂, 王, 杨彩霞, 南金生, 缪发军. 南黄海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75-80.
引用本文: 刘红桂, 王, 杨彩霞, 南金生, 缪发军. 南黄海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75-80.
Liu Honggui, Wang Zhengzheng, Yang Caixia, Nan Jinsheng, Miao Fajun. STUDY ON SEISMICITY IN SOUTH-YELLOW-SEA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9, 17(3): 75-80.
Citation: Liu Honggui, Wang Zhengzheng, Yang Caixia, Nan Jinsheng, Miao Fajun. STUDY ON SEISMICITY IN SOUTH-YELLOW-SEA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9, 17(3): 75-80.

南黄海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315.5

STUDY ON SEISMICITY IN SOUTH-YELLOW-SEA AREA

  • 摘要: 北纬31°-35°、东经119°-125°范围内的南黄海地震区,中强地震活动频繁,这主要是由一组北北东向和北西-北西西向共轭走滑活动断层及张性铲形活动断层引起的,该区内的中强震活动具有准周期性,震中呈东移趋势,区内地震在原地或同一构造部位重复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且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海域地震强度明显高于陆域地震,在第Ⅲ、Ⅳ地震活跃期内,中强震主要发生在北纬33°±1°、东经121°±1°所在的南黄海海域的南部盆地,本区第Ⅳ活跃期内中强地震的活动水平与近期内中小地震的活动水平相当,同时,海域地震还具有成丛性及57 年、6 年的节律,地震震中具有南北迁移的特征。
  • [1] 1 国家地震局. 中国地震区烈度区划工作报告.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1.
    2 谢端征. 苏南核电厂工作区活动断层与地震关系的研究.张雪亮主编、苏南核电厂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文集.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7. 1-8
    3 李起彤. 南黄海6. 1级地震构造背景分析. 地震学刊, 1997, (2): 18-22
    4 宋龙伯. 断层破裂长度与震级的关系. 张雪亮主编. 苏南核电厂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文集. 北京: 地震出版社,1987. 64-67
    5 王铮铮,刘红桂, 陈兴东.江淮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地震, 1998, 18(4): 410-416
    6. 傅征祥编著.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性力学研究.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7. 272-275
    7 董颂声. 关于我国新的地震区划图的几点想法.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编.新的中国地震区划工作会议发言汇 编——地震区划工作资料汇编(之二) 1986. 54-57
  • [1] 李莎, 阎春恒, 周斌, 郭培兰, 周军学.  2016年广西苍梧MS5.4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演化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3): 19-2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03.004
    [2] 郭斌, 王斌, 张月辉.  苏北-南黄海盆地地震构造基本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1): 38-4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8
    [3] 郭爱香, 林怀存, 石玉燕.  鲁苏皖交界地区地震活动特点浅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1): 32-38.
    [4] 刘继录, 刘胜国, 张从珍, 张平.  张北6.2级地震小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29-34.
    [5] 吴富春, 米秋霞, 姬建中, 张惠玲, 曹虹, 郭美娥.  中国及其邻区地震深度的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3): 21-27.
    [6] 杜广仁.  从鹤壁地区岩浆活动与断裂的关系探讨地震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3): 62-69.
    [7] 靳雅敏, 于新昌.  唐山地震余震区地震活动性综合评判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56-62.
    [8] 吴忠良.  地震破裂的空间分布模式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106-108.
    [9] 谢华章, 杨彩霞.  南黄海两次中强震的前兆性空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59-63.
    [10] 于新昌, 靳雅敏, 孙迎.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52-6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10
  • HTML全文浏览量:  300
  • PDF下载量:  94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9-01-15
  • 刊出日期:  1999-09-15

南黄海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 中图分类号: P315.5

摘要: 北纬31°-35°、东经119°-125°范围内的南黄海地震区,中强地震活动频繁,这主要是由一组北北东向和北西-北西西向共轭走滑活动断层及张性铲形活动断层引起的,该区内的中强震活动具有准周期性,震中呈东移趋势,区内地震在原地或同一构造部位重复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且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海域地震强度明显高于陆域地震,在第Ⅲ、Ⅳ地震活跃期内,中强震主要发生在北纬33°±1°、东经121°±1°所在的南黄海海域的南部盆地,本区第Ⅳ活跃期内中强地震的活动水平与近期内中小地震的活动水平相当,同时,海域地震还具有成丛性及57 年、6 年的节律,地震震中具有南北迁移的特征。

English Abstract

刘红桂, 王, 杨彩霞, 南金生, 缪发军. 南黄海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75-80.
引用本文: 刘红桂, 王, 杨彩霞, 南金生, 缪发军. 南黄海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J].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75-80.
Liu Honggui, Wang Zhengzheng, Yang Caixia, Nan Jinsheng, Miao Fajun. STUDY ON SEISMICITY IN SOUTH-YELLOW-SEA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9, 17(3): 75-80.
Citation: Liu Honggui, Wang Zhengzheng, Yang Caixia, Nan Jinsheng, Miao Fajun. STUDY ON SEISMICITY IN SOUTH-YELLOW-SEA ARE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9, 17(3): 75-80.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