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冬圣, 刘继录.
2009年华北及河北省地震活动概况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2): 63-63.
|
[2] |
兰从欣, 朱红彬, 郭心.
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前小震活动异常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1): 11-14.
|
[3] |
张清荣, 边庆凯, 平建军, 刘惠英.
地震前兆异常的综合概率与中强震发生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2): 8-13.
|
[4] |
王宝坤, 付萌.
地倾斜地震前兆异常的概率综合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4): 40-43,47.
|
[5] |
耿杰, 马志峰, 李金波.
苍山5.2级地震前十里泉电厂井地下水离子多组分的变化特征及机制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1): 36-40.
|
[6] |
张昭栋, 张华, 胡长和, 赵兴兰.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各类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熵的场、源兆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3): 53-60.
|
[7] |
黄立人, 谢觉民.
北京地区断裂活动分析及其对地震前兆和应力场的表现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2): 1-12.
|
[8] |
张清荣, 李文英, 张嘉延.
1967年3月27日河间6.3级地震的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45-150.
|
[9] |
任葆德.
山西地震带北端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95-100.
|
[10] |
靳雅敏, 于新昌.
唐山地震余震区地震活动性综合评判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56-62.
|
[11] |
杨理华.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地震趋势预报的回顾——悼念在唐山地震中以身殉职的六位同志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151-154.
|
[12] |
孙加林, 白格乐图.
1980年2月10日博克图5.6级地震震兆信息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1-9.
|
[13] |
靳雅敏, 于新昌.
邢台地震序列趋势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120-126.
|
[14] |
曹宗普, 刘素英.
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85-92.
|
[15] |
曹刚, 徐建德.
华北北部地区中强地震前后异常地震活动的统计检验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84-89.
|
[16] |
姜涛.
河间马17井动水位观测地震前兆反映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24-28.
|
[17] |
李介成, 陶建华.
四川西部温泉水温变化与地震前兆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77-85.
|
[18] |
金学申, 户志刚.
华北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的模式识别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40-51.
|
[19] |
杨章, 李军, 张勇.
北天山地震带的强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75-81.
|
[20] |
潘成德.
山东地震活动特征浅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86-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