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太行山、燕山主要隆起于第四纪

吴忱 张秀清 马永红

吴忱, 张秀清, 马永红. 太行山、燕山主要隆起于第四纪[J].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1-7.
引用本文: 吴忱, 张秀清, 马永红. 太行山、燕山主要隆起于第四纪[J].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1-7.
Wu Chen, Zhang Xiuqing, Ma Yonghong. THE TAIHANG AND YAN MOUNTAINS ROSEMAINLY IN QUARTERANARY[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9, 17(3): 1-7.
Citation: Wu Chen, Zhang Xiuqing, Ma Yonghong. THE TAIHANG AND YAN MOUNTAINS ROSEMAINLY IN QUARTERANARY[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9, 17(3): 1-7.

太行山、燕山主要隆起于第四纪

基金项目: 国家(49371008)、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542

THE TAIHANG AND YAN MOUNTAINS ROSEMAINLY IN QUARTERANARY

  • 摘要: 太行山、燕山山地中的深切曲流河谷形成于第四纪。它是在上新世曲流宽谷的基础上深切形成。上新世曲流宽谷代表该时期的太行山、燕山还是一个丘陵-宽谷平原的地貌。如今已上升成为海拔1300m~2200m 的山地。说明太行山、燕山主要隆起于第四纪。其隆起幅度分别是1100m~1500m 和600~1000m,隆起速度分别是0.44~0.60m m/a 和0.24~0.40m m/a。第四纪隆起幅度均占该山地总隆起幅度的60%~70%。
  • [1] 1 易明初,李晓. 燕山地区喜马拉雅期地壳运动划分及表现特征. 现代地质, 1995, 9(3): 325~326
    2 郭旭东,严富华. 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分期. 现代地质, 1995, 9(1): 50~59
    3 吴忱,张秀清, 等. 华北山地地貌面与新生代构造运动.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4): 40~50
    4 沈玉昌,龚国元. 河流地貌学概论,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157~169
    5 许炯心,深切曲流河谷.见: 左大康,等。现代地理学辞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0. 195
    6 吴忱,马永红, 等. 华北山地的古河道与古水系. 地理研究, 1996, 15(3): 33~40
    7 吴忱、吴金祥, 等. 华北山地地形面地文期与地貌发育史.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 12(增刊): 11~18
    8 吴忱,马永红, 等. 华北山地夷平面及其与邻区、全球的对比。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6, 12(增刊): 19~26
    9 赵希涛,杨达源, 等.全球海面变化。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34~36
    10 杨怀仁, 杨达源. 新生代地球气候变化及海平面升降研究. 见: 第四纪冰川与第四纪地质论文集,第二集,北 京: 地质出版社, 1985. 31~43
    11 石化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渤海湾沿岸地区新生代有孔虫.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8.
    12 安芷生,王乃文, 等.顺5孔的磁性地层学和早松山世的北京海侵. 地球化学. 1979, (4): 343~346
    13 庞其清,黄兴根. 北京延庆盆地第四纪早期有孔虫化石的发现及海侵的探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4, 4 (2): 91~100
    14 王乃文. 山西外旋九字虫(新属新种)的发现及其地层与古地理意义, 地质学报, 1981, 55(1): 14~19
    15 沈玉昌,等. 中国地貌分类,区划与制图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地理科学, 1982, 2(2): 1~7
    16 全国地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荐《中国地质年代表》修订稿的通告. 地质论评, 1998, 44(5): 559~560
    17 杨子赓,牟昀智,等.周口店地区晚新生代地层研究. 见: 杨子赓,等.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北京: 科学出版 社, 1985. 1~85
  • [1] 方良好, 疏鹏, 路硕, 郑颖平, 解惠婷, 杨源源, 曹均锋, 潘浩波.  郯庐断裂带浮槎山段池河-太湖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3): 1-6, 1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3.001
    [2] 吴玉涛, 杨为民, 谭成轩, 周俊杰, 张树轩, 李晓乐, 于鸿坤.  延怀盆地隐伏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8, 36(4): 1-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1
    [3] 周月玲, 尤惠川, 杨家亮, 边庆凯, 彭远黔.  怀安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几何与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1): 47-5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1.008
    [4] 李光, 翟洪涛, 李代娣, 郑颍平, 孟凡月, 赵朋.  皖西北及邻区第四系分布与新构造运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2): 35-39.
    [5] 吴忱.  华北山地的水系变迁与新构造运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4): 1-6.
    [6] 尹功明, 卢演俦.  北京延庆盆地50万年以来的主要构造事件及年代学的初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4): 19-30.
    [7] 吴忱, 张秀清, 马永红.  华北山地地貌面与新生代构造运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4): 40-50.
    [8] 黄兴根, 张英礼, 王瑛.  唐山古地震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347-354.
    [9] 易学发, 许国昌.  西安地区活动断裂带及地震危险性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4): 85-92.
    [10] 王敬禹.  沿黄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28-3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80
  • HTML全文浏览量:  628
  • PDF下载量:  41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8-12-30
  • 刊出日期:  1999-09-15

太行山、燕山主要隆起于第四纪

    基金项目:  国家(49371008)、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中图分类号: P542

摘要: 太行山、燕山山地中的深切曲流河谷形成于第四纪。它是在上新世曲流宽谷的基础上深切形成。上新世曲流宽谷代表该时期的太行山、燕山还是一个丘陵-宽谷平原的地貌。如今已上升成为海拔1300m~2200m 的山地。说明太行山、燕山主要隆起于第四纪。其隆起幅度分别是1100m~1500m 和600~1000m,隆起速度分别是0.44~0.60m m/a 和0.24~0.40m m/a。第四纪隆起幅度均占该山地总隆起幅度的60%~70%。

English Abstract

吴忱, 张秀清, 马永红. 太行山、燕山主要隆起于第四纪[J].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1-7.
引用本文: 吴忱, 张秀清, 马永红. 太行山、燕山主要隆起于第四纪[J].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1-7.
Wu Chen, Zhang Xiuqing, Ma Yonghong. THE TAIHANG AND YAN MOUNTAINS ROSEMAINLY IN QUARTERANARY[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9, 17(3): 1-7.
Citation: Wu Chen, Zhang Xiuqing, Ma Yonghong. THE TAIHANG AND YAN MOUNTAINS ROSEMAINLY IN QUARTERANARY[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9, 17(3): 1-7.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