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太阳活动与华北强震关系的分析

张素欣 解用明 乔子云 陈立强 赵振增

张素欣, 解用明, 乔子云, 陈立强, 赵振增. 太阳活动与华北强震关系的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2): 59-63.
引用本文: 张素欣, 解用明, 乔子云, 陈立强, 赵振增. 太阳活动与华北强震关系的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2): 59-63.
ZHANG Su-xin, XIE Yong-ming, QIAO Zi-yun, CHEN Li-qiang, ZHAO Zhen-zeng. STUDY ON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AND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NORTH CHIN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4, 22(2): 59-63.
Citation: ZHANG Su-xin, XIE Yong-ming, QIAO Zi-yun, CHEN Li-qiang, ZHAO Zhen-zeng. STUDY ON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AND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NORTH CHIN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4, 22(2): 59-63.

太阳活动与华北强震关系的分析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素欣(1965-),女(汉族),河北元氏县人,河北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流体地震预报研究,也从事某些空间物理与地球科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 P318.2

STUDY ON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AND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NORTH CHINA

  • 摘要: 统计了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和22年周期与华北地区(E108°~124°, N34°~42°)1815年~2002年187年6级以上强震的关系。结果显示, 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华北地区的强震自1815年第4高潮以来, 有84.6%的强震集中在太阳黑子11年变化周期的峰年段(±1年)和谷年段(±1年)内发生;其中尤以双周峰年段、单周谷年段较为集中;而单周下降时段却从未有过强震发生。目前正处于太阳黑子活动第23周单周峰年之后的下降时段, 该统计区内强震发生的概率极低。
  • [1] 竺可桢.时事月报.竺可桢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 133.
    [2] 黄录基, 郭恩华.太阳活动与地震[J].地震战线, 1975(5):30-33
    [3] 岳庆祥.太阳黑子活动、磁暴与地震的关系[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2(2):53-60.
    [4] 叶式辉.《天体的磁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8, 69.
    [5] 韩延本, 韩永刚.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的小波分析[J].科学通报, 2001(24):2031-2035.
    [6] 杨志根.太阳活动, 地球和人类.科学, 2000(52):17-21.
    [7] 萨金斯基, 冯德益译.论强震时的一种太阳——大气效应[J].国外地震, 1982(2).
    [8] 贾晋康, 王仁.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与地震触发[J].地震科学研究, 1981(2):1-8.
    [9] 周亚军, 朱姝.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J].气象知识, 1995(3):28-29.
    [10] 赵洪声, 王世芹.论水致地震.华南地震[J], 1994(4):73-77.
    [11] 颜玉定.孔隙水压的诱震作用.华南地震[J], 1994(2):74-77.
  • [1] 薛艳, 陈琳荣, 黎明晓, 刘双庆.  华北地区震群活动与强震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2): 1-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2.001
    [2] 刘双庆, 曹井泉, 张磊, 李悦.  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地震活动的影响浅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1): 1-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1
    [3] 刘新, 毛国良, 李小军, 董一兵, 张墨思.  河北遥测台网FBS-3B地震计工作周期和阻尼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4): 57-60.
    [4] 李志雄, 曾钢平, 丘学林, 郑在壮.  预测华北地区年度地震趋势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3): 11-14.
    [5] 李青.  华北重力网测点重力变化特征与中强震的对应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1): 46-51.
    [6] 单修政, 徐世芳, 段峰.  鄂尔多斯周缘地带未来强震发生地区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1): 10-15.
    [7] 陈化然, 王俊国, 李轶群.  华北地区强震前三个月地震活动异常及初步综合评判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4): 13-20.
    [8] 李坤, 李秀英.  地下水宏观异常与强震临震预报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4): 57-63.
    [9] 楚全芝, 汪良谋.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断层滑动速率与强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1): 9-20.
    [10] 林怀存.  华北地区某些强震前区域地震迁移速率的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1): 59-6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83
  • HTML全文浏览量:  317
  • PDF下载量:  10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2-08
  • 刊出日期:  2004-06-15

太阳活动与华北强震关系的分析

    作者简介:

    张素欣(1965-),女(汉族),河北元氏县人,河北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流体地震预报研究,也从事某些空间物理与地球科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 P318.2

摘要: 统计了太阳黑子活动11年周期和22年周期与华北地区(E108°~124°, N34°~42°)1815年~2002年187年6级以上强震的关系。结果显示, 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华北地区的强震自1815年第4高潮以来, 有84.6%的强震集中在太阳黑子11年变化周期的峰年段(±1年)和谷年段(±1年)内发生;其中尤以双周峰年段、单周谷年段较为集中;而单周下降时段却从未有过强震发生。目前正处于太阳黑子活动第23周单周峰年之后的下降时段, 该统计区内强震发生的概率极低。

English Abstract

张素欣, 解用明, 乔子云, 陈立强, 赵振增. 太阳活动与华北强震关系的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2): 59-63.
引用本文: 张素欣, 解用明, 乔子云, 陈立强, 赵振增. 太阳活动与华北强震关系的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2): 59-63.
ZHANG Su-xin, XIE Yong-ming, QIAO Zi-yun, CHEN Li-qiang, ZHAO Zhen-zeng. STUDY ON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AND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NORTH CHIN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4, 22(2): 59-63.
Citation: ZHANG Su-xin, XIE Yong-ming, QIAO Zi-yun, CHEN Li-qiang, ZHAO Zhen-zeng. STUDY ON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AND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NORTH CHINA[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4, 22(2): 59-63.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