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我国地震海浪初步分析

闵祥鹏 邱普艳

闵祥鹏, 邱普艳. 我国地震海浪初步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4): 40-44.
引用本文: 闵祥鹏, 邱普艳. 我国地震海浪初步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4): 40-44.
MIN Xiang-peng, Qiu Pu-yan.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SEISMIC SEA WAVE IN OUR COUNTRY[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5, 23(4): 40-44.
Citation: MIN Xiang-peng, Qiu Pu-yan.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SEISMIC SEA WAVE IN OUR COUNTRY[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5, 23(4): 40-44.

我国地震海浪初步分析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闵祥鹏(1977-),男(汉族),山东省诸城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口、环境与灾害史学的研究.

  • 中图分类号: P736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SEISMIC SEA WAVE IN OUR COUNTRY

  • 摘要: 总结了我国地震海浪的25次记录, 在做初步分析后认为我国的地震海浪多由近海海洋地震引起, 其多发地区为渤海沿岸与东南沿海一带。随着对沿海地区开发的深入, 这类记载逐渐增多, 受灾程度加大。另外分析了在社会历史变迁中, 国家对海洋的开发政策、沿海开发下城市近海地理位置、沿海港口及海洋贸易的规模与地震海浪受灾程度之间的关系。
  • [1] 郭增建, 陈鑫连.地震对策[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6, 185.
    [2] 杨港生, 等.中国海洋地震灾害研究进展[J].海洋通报, 2000(4):75.
    汉书[O].北京:中华书局, 1962, 282.
    [4] 李善邦.中国地震[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1, 40.
    明史[O].北京:中华书局, 1974, 1848.
    [6]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国家地震局震灾防御司.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Z].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2, 221.
    [7] 王守春.公元初年渤海湾和莱州湾的大海侵[J].地理学报, 1998(5):445.
    [8] 王静爱, 史培军, 等.中国沿海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3):408.
    元史[O].北京:中华书局, 1976, 61-870.
    [10] 后汉书[O].北京:中华书局, 1965, 335-3312.
    [11] 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4, 67-179.
    [12] 夏东兴, 武桂秋, 杨鸣.山东省海洋灾害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9, 69.
    [13] 谢毓寿, 蔡美彪.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 71.
    [14] 谢毓寿, 蔡美彪.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三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241-800.
    [15] 顾功叙.中国地震目录(公元前1831年-公元1969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144-869.
    [16] 谢毓寿, 蔡美彪.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四卷(上)[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 81-388.
    [17] 谢毓寿, 蔡美彪.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五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698-700.
  • [1] 赵飞.  美国社会组织参与救灾的经验与启示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2): 56-6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2.008
    [2] 李姜, 张合, 周月玲, 李皓, 贾军鹏, 郭秋娜.  河北阳原—蔚县盆地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3): 73-7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13
    [3] 苗春兰, 谭刚.  我国地震灾害救助管理研究综述 .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2): 30-3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2.006
    [4] 张军, 张炜, 胡凤英, 罗守占.  郑州西部地区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1): 45-5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9
    [5] 张晖, 赵颖, 李雅静.  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结果检索软件设计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4): 61-64.
    [6] 高娜, 贾军鹏, 魏艳旭, 王红蕾.  地震灾害评估软件烈度衰减系数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1): 6-11.
    [7] 冯志泽, 张建民, 陈惠云.  山东沿海地区地震海啸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1): 26-30.
    [8] 邵辉成, 罗词建.  陕北煤矿塌陷及灾害简介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2): 1-4.
    [9] 张根深, 刘允清.  河北省北部地震次生灾害预测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4): 39-45.
    [10] 兰青龙, 安卫平, 赵文星.  地震灾害损失的分级评估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4): 46-5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68
  • HTML全文浏览量:  195
  • PDF下载量:  114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4-27
  • 刊出日期:  2005-12-15

我国地震海浪初步分析

    作者简介:

    闵祥鹏(1977-),男(汉族),山东省诸城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口、环境与灾害史学的研究.

  • 中图分类号: P736

摘要: 总结了我国地震海浪的25次记录, 在做初步分析后认为我国的地震海浪多由近海海洋地震引起, 其多发地区为渤海沿岸与东南沿海一带。随着对沿海地区开发的深入, 这类记载逐渐增多, 受灾程度加大。另外分析了在社会历史变迁中, 国家对海洋的开发政策、沿海开发下城市近海地理位置、沿海港口及海洋贸易的规模与地震海浪受灾程度之间的关系。

English Abstract

闵祥鹏, 邱普艳. 我国地震海浪初步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4): 40-44.
引用本文: 闵祥鹏, 邱普艳. 我国地震海浪初步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4): 40-44.
MIN Xiang-peng, Qiu Pu-yan.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SEISMIC SEA WAVE IN OUR COUNTRY[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5, 23(4): 40-44.
Citation: MIN Xiang-peng, Qiu Pu-yan.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SEISMIC SEA WAVE IN OUR COUNTRY[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5, 23(4): 40-44.
参考文献 (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