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岫岩地震序列的平均波速比前兆异常

刁桂苓 周仕勇 刘杰 张学民 李晓峰 张民

刁桂苓, 周仕勇, 刘杰, 张学民, 李晓峰, 张民. 岫岩地震序列的平均波速比前兆异常[J].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4): 1-5.
引用本文: 刁桂苓, 周仕勇, 刘杰, 张学民, 李晓峰, 张民. 岫岩地震序列的平均波速比前兆异常[J].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4): 1-5.
DIAO Gui-ling, ZHOU Shi-yong, LIU Jie, ZHANG Xue-min, LI Xiao-feng, ZHANG Min. ANOMALIES OF MEAN VP/VS RATIO IN THE SERIES OF XIUYAN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5, 23(4): 1-5.
Citation: DIAO Gui-ling, ZHOU Shi-yong, LIU Jie, ZHANG Xue-min, LI Xiao-feng, ZHANG Min. ANOMALIES OF MEAN VP/VS RATIO IN THE SERIES OF XIUYAN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5, 23(4): 1-5.

岫岩地震序列的平均波速比前兆异常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2004BA602B02-04-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刁桂苓(1951-),男(汉族),天津市人,河北省地震局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学预测和研究.

  • 中图分类号: P315.3

ANOMALIES OF MEAN VP/VS RATIO IN THE SERIES OF XIUYAN EARTHQUAKE

  • 摘要: 主要利用辽宁数字地震台网的数据并补充部分模拟台网的资料, 得到岫岩地震序列1999年11月~2000年5月2级以上地震的P、S波到时, 共计包含302个事件接近12000个到时数据, 纵、横波到时差约4~32s, 选取同时被5个或5个以上台站所记录到的地震, 由最小二乘法计算平均波速比。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计算每次地震的平均波速比所使用台站的数目在20个左右;全部拟合结果的相关系数超过0.99, 标准误差s小于1, s的均值为0.48。全部地震波速比的平均值是1.71, 稍低于线弹性体的比值1.73。分析认为:事件通过相对定位法修订震源位置, 绝大多数地震的震源深度在10~12km。那么地震波射线经过的路径是从此深度到地表台站, 平均波速比所反映的是地壳上层的状态。波速比的滑动平均值在1999年11月29日的5.4级主震和2000年1月12日的5.0级强余震前出现连续低值的异常现象。讨论认为5级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可信。
  • [1] Scholz C.H., The Mechanics of Earthquakes and Faulting[J].Cambrideg University Press, 马胜利等译, 地震与断层力学.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0, 364.
    [2] Semenov, A.N.Variations of the travel time of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waves before violent earthquakes[J].Izv.Acad.Sci.USSR, Phys.Solid Earth 1969, 3:245-258.
    [3] Aggarwal, Y.P., Sykes, L.R., Simpson, D.W., and Richards, P.G.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ts/tp and in P wave residuals at Blue Mountion Lake, New York:Application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J.Grophys.Res.1973, 80:718-732.
    [4] Nur, A.Dilatancy, pore fluids, and premonitory variations in tp/ts travel times[J].Bull.Seismol.Soc.Am.1972, 62:1217-1222.
    [5] M cMvilly, T.V.and Johnson, L.R.Stability of p and s velocities from central California quarry blasts[J].Bull.Seismol.Soc.Am.1974, 64:343-353.
    [6] Mogi, K.Earthquake Prediction[M].Tokyo:Academic press.1985.
    [7] 冯德益.地震波速异常[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1, 21-23, 3-637.
    [8] 梅世蓉, 冯德益, 张国民, 等.中国地震预报概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3, 78-80.
    [9] 陆远忠, 陈章立.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5, 175-196.
    [10] 蔡静观, 张喜玲, 李永莉, 等.云南地区近期强震孕育过程中波速比突变的时空演化特征[J].地震学报, 1997, 19(5):535-541.
    [11] 顾瑾平, 虞雪君, 盛国英.滇西地区波速比的试验研究[J].地震研究, 1987, 10(5):561-574.
    [12] 张天中, 刘庆芳, 武巴特尔.线性度量误差模型和波速比模拟计算, 陈运泰等主编, 中国大陆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4, 723-726.
    [13] 张成科, 张先康, 赵金仁, 等.渤海湾及其邻区壳幔速度结构研究与综述[J].地震学报, 2002, 24(4):428-435.
    [14] 祝治平, 张先康, 盖玉杰, 等.邢台震源区及其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研究[J].地震学报, 1992, 27(3):328-334.
    [15] Jinli Huang, Dapeng Zhao, Crustal heterogeneity and seismotectonics of the region around Beijing, China[J].Tectonophysics, 2004, 385, 159-180.
    [16] 于湘伟, 陈运泰, 王培德.京津唐地区中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J].地震学报, 2003, 25(1):1-14.
    [17] 傅征祥, 程燕.北京和张家口地区地壳平均波速比的联合测定[J].地震, 1988, (4):28-34.
    [18] 嘉世旭, 刘昌铨.邢台震源区波速比异常与地震的关系[J].地震学报, 1996, 39(supp):205-215.
    [19] 栗生平, 傅征祥.华北地区地震带分段波速比平均值的测定, 见:国家地震局科技发展司, 中国大陆2005年前强震危险性预测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7, 96-99.
    [20] 黎晓明, 张晓东.应用多台法测定华北地区地壳的平均波速比[J].地震, 2004, 24(1):163-169.
    [21] 张学民, 刁桂苓, 束沛镒, 等.华北地区地下介质波速比值(Vp/Vs)研究[J].地震地质, 2004, 26(2), 305-317.
    [22] 张学民, 刁桂苓, 束沛镒.鄂尔多斯块体及其东南缘剪切波速度结构与波速比研究[J].中国地震, 2004, 20(1):53-67.
    [23] 高常波, 钟以章.1999年辽宁海城-岫岩6.6级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发震构造[J].地震地质, 2000, 22(4):405-412.
    [24] 吕培苓, 杨智娴, 王晓青, 丁香, 窦爱霞.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研究[J].地震, 2004, 24(4):45-50.
    [25] 陈学忠, 郭铁栓, 朱令人.一次大陆强震前震成核的实例[J].地震学报, 2001, 23(2):21321-6.
    [26] 王伟君, 刘杰.1999年岫岩地震序列尾波Qc变化过程[J].地震.2004.24(4):37-44.
    [27] 刘元生, 刘贵和, 佟凤兰.辽河盆地地下流体异常与岫岩Ms5.6地震[J].西北地震学报, 2000, 22(3):241-246.
  • [1] 王亚茹, 刘晓丹, 郭蕾, 王妍, 周依, 王想.  河北涿鹿ML4.8地震前后单台波速比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2): 87-9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2.013
    [2] 李冬圣, 王莉婵, 王宁, 蔡玲玲, 贾炯, 李小军.  2012年河北唐山4.8级地震前后波速比变化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3): 62-6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9.03.010
    [3] 杨贵, 李祖宁, 徐嘉隽.  应用和达法测定福建古田水口水库ML4.8级地震序列波速比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3): 54-57.
    [4] 张小涛, 吕坚, 马广庆, 靳玉科, 张建国.  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波速比特征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4): 36-40.
    [5] 张从珍, 高景春, 刁桂苓, 赵英萍, 宋梦真.  张家口地震台和兴隆地震台地脉动信号初步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3): 56-60.
    [6] 张学民, 束沛镒, 刁桂苓, 夏乱保, 武有文, 李光, 王玉珍, 张学文.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研究唐山震区台下的P、S波速度结构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1): 10-17.
    [7] 顾瑾平, 盛国英.  应用波速比预报地震的某些问题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3): 27-36.
    [8] 戴维乐, 庆梅.  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的地震波速比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1): 46-50.
    [9] 李普丽, 严尊国.  湖北地区地震波速比的初步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8, 6(2): 77-79.
    [10] 王炜, 宋俊高, 李文英.  菏泽5.9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现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4, 2(4): 35-3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21
  • HTML全文浏览量:  168
  • PDF下载量:  25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8-01
  • 刊出日期:  2005-12-15

岫岩地震序列的平均波速比前兆异常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2004BA602B02-04-02)
    作者简介:

    刁桂苓(1951-),男(汉族),天津市人,河北省地震局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学预测和研究.

  • 中图分类号: P315.3

摘要: 主要利用辽宁数字地震台网的数据并补充部分模拟台网的资料, 得到岫岩地震序列1999年11月~2000年5月2级以上地震的P、S波到时, 共计包含302个事件接近12000个到时数据, 纵、横波到时差约4~32s, 选取同时被5个或5个以上台站所记录到的地震, 由最小二乘法计算平均波速比。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计算每次地震的平均波速比所使用台站的数目在20个左右;全部拟合结果的相关系数超过0.99, 标准误差s小于1, s的均值为0.48。全部地震波速比的平均值是1.71, 稍低于线弹性体的比值1.73。分析认为:事件通过相对定位法修订震源位置, 绝大多数地震的震源深度在10~12km。那么地震波射线经过的路径是从此深度到地表台站, 平均波速比所反映的是地壳上层的状态。波速比的滑动平均值在1999年11月29日的5.4级主震和2000年1月12日的5.0级强余震前出现连续低值的异常现象。讨论认为5级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可信。

English Abstract

刁桂苓, 周仕勇, 刘杰, 张学民, 李晓峰, 张民. 岫岩地震序列的平均波速比前兆异常[J].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4): 1-5.
引用本文: 刁桂苓, 周仕勇, 刘杰, 张学民, 李晓峰, 张民. 岫岩地震序列的平均波速比前兆异常[J].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4): 1-5.
DIAO Gui-ling, ZHOU Shi-yong, LIU Jie, ZHANG Xue-min, LI Xiao-feng, ZHANG Min. ANOMALIES OF MEAN VP/VS RATIO IN THE SERIES OF XIUYAN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5, 23(4): 1-5.
Citation: DIAO Gui-ling, ZHOU Shi-yong, LIU Jie, ZHANG Xue-min, LI Xiao-feng, ZHANG Min. ANOMALIES OF MEAN VP/VS RATIO IN THE SERIES OF XIUYAN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5, 23(4): 1-5.
参考文献 (2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