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差异活动及其成因分析

满洪敏

满洪敏.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差异活动及其成因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3): 13-21.
引用本文: 满洪敏.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差异活动及其成因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3): 13-21.
MAN Hong-min. DIFFERENTIAL ACTIVITY WITHIN YISHU FAULT ZONE AND ITS CAUSES OF FORMATION[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5, 23(3): 13-21.
Citation: MAN Hong-min. DIFFERENTIAL ACTIVITY WITHIN YISHU FAULT ZONE AND ITS CAUSES OF FORMATION[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5, 23(3): 13-21.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差异活动及其成因分析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满洪敏(1966-),女(汉族),山东省济宁人,北京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

  • 中图分类号: P313.3

DIFFERENTIAL ACTIVITY WITHIN YISHU FAULT ZONE AND ITS CAUSES OF FORMATION

  • 摘要: 郯庐断裂带在山东境内被称为沂沭断裂带的部分是其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一段。许多学者对沂沭断裂带做过大量研究工作, 指出沂沭带活动存在差异性, 但较少关于差异活动的原因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 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沂沭带5条断裂的主要活动规律及其特点, 对沂沭带进行了新的分段, 并归纳了沂沭带不同断裂之间、同一断裂不同段落之间的活动差异及其差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 从地貌、断裂结构、断裂空间组合、现代运动、深部构造环境等几个方面, 分析阐述了造成沂沭带差异活动的可能原因, 为更深入地研究沂沭带提供了新鲜的启示和思路。
  • [1] 李家灵, 等.新构造期鲁南地区地壳垂向运动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2, 12(3):79-86.
    [2] 山东省地震局等.鲁南地震区划图说明书[M].1988.
    [3] 临沂地震办公室.临沂地震[M].山东省出版总社临沂办事处, 1988.
    [4] 高维明, 等.郯庐断裂带的活断层分段与潜在震源区的划分[J].中国地震, 1991, 7(4):87-91.
    [5] 李家灵, 等.郯庐断裂带郯城-新沂段活断层研究[J].活动断裂研究, 地震出版社, 1991, (1).
    [6] 晁洪太, 等.郯庐断裂带中段活断层位移量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活动断裂研究, 地震出版社, 1995, (4).
    [7] 晁洪太, 等.沂沭断裂带活动褶皱及其与活动断层的关系[J].地震研究, 1998, 21(3):261-264.
    [8] 晁洪太, 等.鲁中地区北西向断裂及其第四纪晚期的活动特征[J].地震学刊, 1992, (2):1-8.
    [9] 李家灵, 等.郯庐活断层的分段及其大震危险性分析[J].地震地质, 1994, 16(2).
    [10] 郑郎逊, 等.郯庐断裂带的分段与沂沭断裂的活动性[J].中国地震, 1988, 4(3).
    [11] 丁国瑜.有关活断层分段的一些问题[J].中国地震, 1992, 8(2).
    [12] 张碧秀, 等.沂沭断裂带地壳结构特征[J].中国地震, 1988, 4(3).
    [13] 黄伟师.从地质地貌标志看沂沭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特征[J].中国地震, 1988, 4(3).
  • [1] 肖建华, 游鸽, 于君磊, 陈文翠.  灾难影片视角下的中外应急文化差异比较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4): 15-20, 2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04.003
    [2] 刘波, 孙翠棉, 丁伟, 刘超, 李静.  新旧规范中地基承载力取值差异的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s1): 5-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z1.002
    [3] 李皓, 潘晖, 温超, 冉志杰, 吕国军.  磁县断裂带的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2): 29-3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2.006
    [4] 张秀霞, 殷翔, 郭建芳, 李飞.  江苏地区地电场变化特征与差异性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1): 24-29.
    [5] 孙丽娜, 金学申, 温超, 边鹏飞.  晋获断裂带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4): 11-15.
    [6] 华爱军, 赵兴兰, 唐青.  沂沭带北段近期地震活动特征及地震危险性预测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3): 70-79.
    [7] 夏怀宽.  辽宁金州活动断裂带特征和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2): 21-28.
    [8] 邓顺兴, 李献智, 樊秀英, 姚法章, 许智, 谢美娟.  华北地区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地区差异 .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2): 52-58.
    [9] 周翠英, 魏光兴.  沂沭断裂带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29-39.
    [10] 耿乃光, 姚孝新, 陈颙.  沂沭断裂带断层泥力学性质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21-3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95
  • HTML全文浏览量:  243
  • PDF下载量:  207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9-29
  • 刊出日期:  2005-09-15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差异活动及其成因分析

    作者简介:

    满洪敏(1966-),女(汉族),山东省济宁人,北京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地震安全性评价.

  • 中图分类号: P313.3

摘要: 郯庐断裂带在山东境内被称为沂沭断裂带的部分是其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一段。许多学者对沂沭断裂带做过大量研究工作, 指出沂沭带活动存在差异性, 但较少关于差异活动的原因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 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沂沭带5条断裂的主要活动规律及其特点, 对沂沭带进行了新的分段, 并归纳了沂沭带不同断裂之间、同一断裂不同段落之间的活动差异及其差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 从地貌、断裂结构、断裂空间组合、现代运动、深部构造环境等几个方面, 分析阐述了造成沂沭带差异活动的可能原因, 为更深入地研究沂沭带提供了新鲜的启示和思路。

English Abstract

满洪敏.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差异活动及其成因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3): 13-21.
引用本文: 满洪敏.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差异活动及其成因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3): 13-21.
MAN Hong-min. DIFFERENTIAL ACTIVITY WITHIN YISHU FAULT ZONE AND ITS CAUSES OF FORMATION[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5, 23(3): 13-21.
Citation: MAN Hong-min. DIFFERENTIAL ACTIVITY WITHIN YISHU FAULT ZONE AND ITS CAUSES OF FORMATION[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5, 23(3): 13-21.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