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娜, 马广庆, 龚燕民, 张冀东, 关华, 李明威.
涉县地震台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资料对比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2): 42-47.
|
[2] |
吴小平, 张跃刚, 陈佳, 焦龙, 王树兴.
易县地震台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资料对比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1): 27-33.
|
[3] |
赵小贺, 陈传华, 王伟, 程树岐.
数字化地形变资料异常形态与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3): 50-52.
|
[4] |
解用明, 乔子云, 焦成丽, 鞠永, 韩和平, 袁国旭.
承德地震台数字化地磁资料的变化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3): 22-26.
|
[5] |
闫俊岗, 张双凤, 温超, 马广庆, 赵长红, 窦金荣.
邯郸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系统构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3): 42-47.
|
[6] |
任佳, 王长江, 秦占梅, 张彦清, 康有明.
张家口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技术系统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3): 52-58.
|
[7] |
池海江, 王曰风, 张秀萍.
张家口地震台形变数字化与模拟资料应用的对比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2): 59-64.
|
[8] |
舒优良, 张世民.
周至深井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技术改造及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2): 42-50.
|
[9] |
池海江, 张彦清, 王长江, 张凤秋.
地震前兆数字化日常观测应用程序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4): 51-55.
|
[10] |
薄万举, 李延兴, 杨国华, 谢觉民, 郭良迁, 胡新康, 王敏.
滨海附近地区GPS和断层形变与地震关系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2): 66-71.
|
[11] |
张跃刚, 王宝坤, 王占勇.
张北6.2级地震前河北北部的地壳形变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3): 75-80.
|
[12] |
陈绍绪, 王勤彩, 刘素英.
唐山地震区的地壳形变及强震重复时间预测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2): 1-8.
|
[13] |
平建军.
邢台强余震前地震活动性标度平静异常的模糊识别及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3): 53-59.
|
[14] |
袁小沼.
邢台“震情窗口”的再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1): 67-73.
|
[15] |
刘继禄.
1990年华北地区震情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1): 95-96.
|
[16] |
马兴国, 朱思林.
邢台等四台站地应力近期观测结果的特征与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4): 72-79.
|
[17] |
陈绍绪, 朱学武.
邯郸地区地壳形变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42-50.
|
[18] |
唐铭麟.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孕震模式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71-81.
|
[19] |
谢觉民, 黄立人.
唐山地震地壳垂直形变的再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67-275.
|
[20] |
程式, 杜方, 刘本培.
一九七六年盐源——宁蒗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特点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2): 5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