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呼永强, 李伟.
利用水系类型和GPS数据研究龙日坝断裂带变形模式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4): 57-6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4.009
|
[2] |
纪静, 郭良迁, 陈聚忠.
基于GPS观测的张渤带形变
.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3): 37-4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3.007
|
[3] |
吕健, 杨超.
华北地区大范围精密水准和GPS垂直运动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3): 22-2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3.005
|
[4] |
党学会, 郭炳辉, 吕健.
基于GPS的华北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特征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1): 1-4,2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1.001
|
[5] |
张磊, 张新东, 谭青, 白燕.
地震计位置校正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4): 57-5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4.012
|
[6] |
关玉梅, 王紫燕, 王青平, 杨锦玲, 陈超贤, 陈光.
数学形态滤波法在GPS基线分析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3): 41-4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3.007
|
[7] |
张永奇, 张勤, 瞿伟.
基于GPS的江苏南部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3): 8-1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3.002
|
[8] |
万文妮.
山西带形变监测场地情况调查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 17-22.
|
[9] |
陈光, 李祖宁, 王紫燕, 钟继茂, 陈超贤.
福建地壳运动与地震关系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1): 21-25.
|
[10] |
汪翠枝, 张磊, 刘双庆, 周明全, 刘文兵, 李恩建, 董洪军.
定点形变观测的降雨干扰及排除方法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1): 42-47.
|
[11] |
杨博, 陈阜超, 周伟, 韩月萍.
GPS连续站水平位置坐标时间序列插值的一种新方法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2): 22-27.
|
[12] |
占伟, 孟宪刚, 刘志广.
GMT绘制GPS速度场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3): 61-64.
|
[13] |
张风霜, 杨国华, 韩月萍, 沈舞春, 王利.
近几年山西断裂带水平形变的初步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2): 5-9.
|
[14] |
韩和平, 王长江, 任佳, 康有明, 王锐锋.
阳原地震台的改造建设——地电阻率观测中的干扰及排除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1): 57-59.
|
[15] |
周晓燕, 杨国华, 韩月萍.
华北近十年来水平运动动态与地震活动危险区的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4): 28-33.
|
[16] |
谢觉民, 杨国华, 薄万举.
北京地区区域性形变场与近期强震危险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1): 1-9.
|
[17] |
赵淑平, 张昭栋, 刘厚明, 肖凤莲, 吴同安.
山东省泰安台压容差应变观测排除干扰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52-57.
|
[18] |
师亚芹, 王彩云.
华清池4#泉水氡及气体组分含量突跳原因探讨及干扰排除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2): 80-88,82.
|
[19] |
安维光.
埋设水管对太原地电台干扰的调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2): 65-70.
|
[20] |
刘江.
幂函数非线性化直接拟合方法
. 华北地震科学,
1984, 2(4): 10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