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近几年山西断裂带水平形变的初步分析

张风霜 杨国华 韩月萍 沈舞春 王利

张风霜, 杨国华, 韩月萍, 沈舞春, 王利. 近几年山西断裂带水平形变的初步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2): 5-9.
引用本文: 张风霜, 杨国华, 韩月萍, 沈舞春, 王利. 近几年山西断裂带水平形变的初步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2): 5-9.
ZHANG Feng-shuang, YANG Guo-hua, HAN Yue-ping, SHEN Wu-chun, WANG Li. ANALYSIS ON HORIZONTAL DEFORMATION OF SHANXI RIFT ZONE IN RECENT YEAR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7, 25(2): 5-9.
Citation: ZHANG Feng-shuang, YANG Guo-hua, HAN Yue-ping, SHEN Wu-chun, WANG Li. ANALYSIS ON HORIZONTAL DEFORMATION OF SHANXI RIFT ZONE IN RECENT YEAR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7, 25(2): 5-9.

近几年山西断裂带水平形变的初步分析

基金项目: 地震科学基金课题(A07066)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风霜(1980-),女(汉族),硕士,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助理工程师,从事GPS应用技术与地震预测研究.

  • 中图分类号: P315.3

ANALYSIS ON HORIZONTAL DEFORMATION OF SHANXI RIFT ZONE IN RECENT YEARS

  • 摘要: 以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的6期复测资料(1999~2004)所计算的近期趋势性运动速率为基础, 获得了2005、2006年山西断裂带相对于近期趋势性运动的偏离结果。结果显示:(1)趋势性差异运动信息不显著, 运动信息明显的点数只占十分之一, 它们分别是S21、S20、S30和S33(位于太原以南), 量级最大约6mm/a;(2)尽管单站趋势性运动信息不显著, 但整体模拟计算表明, 1999~2004年似乎有南北相对运动的迹象, 相对变化最大约2.0mm/a;(3)2005年有偏离趋势运动的迹象, 且背离趋势运动方向, 最大量级约7mm;(4)截至2006年的累计偏离量最大约6mm;这表明2006年基本未发生累计偏离。由于变化相对平稳, 这可能预示着山西断裂带内近期地震活动强度不太可能明显提高。
  • [1] 王秀文.山西中强地震前形变前兆的异常特征[J].山西地震, 1995, (2):3-8.
    [2] 杨国华, 巩曰沐, 杨春花.大同地震与华北北部地壳异态垂直运动[J].中国地震, 1994, 10(1):13-18.
    [3] 杨国华, 赵承坤, 韩月萍, 等.应用GPS技术监测山西断裂带的水平运动[J].地震学报, 2000, 22(5):465-471.
    [4] 韩月萍, 杨国华, 马庆尊.首都圈及山西断陷带北部地壳垂直形变与地震危险性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3):8-13.
    [5] 李延兴, 李智, 张静华, 等.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水平应变场[J].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2):222-231.
    [6] 杨国华, 江在森, 刘峡, 等.华北地区水平运动动态特征与昆仑山地震的可能关系[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7, 27(1):6-10.
  • [1] 呼永强, 李伟.  利用水系类型和GPS数据研究龙日坝断裂带变形模式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4): 57-6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4.009
    [2] 纪静, 郭良迁, 陈聚忠.  基于GPS观测的张渤带形变 .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3): 37-4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3.007
    [3] 党学会, 郭炳辉, 吕健.  基于GPS的华北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特征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1): 1-4,2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1.001
    [4] 张永奇, 张勤, 瞿伟.  基于GPS的江苏南部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3): 8-1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3.002
    [5] 万文妮.  山西带形变监测场地情况调查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 17-22.
    [6] 占伟, 孟宪刚, 刘志广.  GMT绘制GPS速度场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3): 61-64.
    [7] 杨博, 陈阜超, 周伟, 韩月萍.  GPS连续站水平位置坐标时间序列插值的一种新方法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2): 22-27.
    [8] 谢觉民, 杨国华, 薄万举.  北京地区区域性形变场与近期强震危险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1): 1-9.
    [9] 周晓燕, 杨国华, 韩月萍.  华北近十年来水平运动动态与地震活动危险区的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4): 28-33.
    [10] 周翠英, 魏光兴.  沂沭断裂带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29-3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51
  • HTML全文浏览量:  229
  • PDF下载量:  9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12-30
  • 刊出日期:  2007-06-15

近几年山西断裂带水平形变的初步分析

    基金项目:  地震科学基金课题(A07066)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作者简介:

    张风霜(1980-),女(汉族),硕士,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助理工程师,从事GPS应用技术与地震预测研究.

  • 中图分类号: P315.3

摘要: 以沿山西断裂带布设的GPS监测网的6期复测资料(1999~2004)所计算的近期趋势性运动速率为基础, 获得了2005、2006年山西断裂带相对于近期趋势性运动的偏离结果。结果显示:(1)趋势性差异运动信息不显著, 运动信息明显的点数只占十分之一, 它们分别是S21、S20、S30和S33(位于太原以南), 量级最大约6mm/a;(2)尽管单站趋势性运动信息不显著, 但整体模拟计算表明, 1999~2004年似乎有南北相对运动的迹象, 相对变化最大约2.0mm/a;(3)2005年有偏离趋势运动的迹象, 且背离趋势运动方向, 最大量级约7mm;(4)截至2006年的累计偏离量最大约6mm;这表明2006年基本未发生累计偏离。由于变化相对平稳, 这可能预示着山西断裂带内近期地震活动强度不太可能明显提高。

English Abstract

张风霜, 杨国华, 韩月萍, 沈舞春, 王利. 近几年山西断裂带水平形变的初步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2): 5-9.
引用本文: 张风霜, 杨国华, 韩月萍, 沈舞春, 王利. 近几年山西断裂带水平形变的初步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2): 5-9.
ZHANG Feng-shuang, YANG Guo-hua, HAN Yue-ping, SHEN Wu-chun, WANG Li. ANALYSIS ON HORIZONTAL DEFORMATION OF SHANXI RIFT ZONE IN RECENT YEAR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7, 25(2): 5-9.
Citation: ZHANG Feng-shuang, YANG Guo-hua, HAN Yue-ping, SHEN Wu-chun, WANG Li. ANALYSIS ON HORIZONTAL DEFORMATION OF SHANXI RIFT ZONE IN RECENT YEAR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7, 25(2): 5-9.
参考文献 (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