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华北近十年来水平运动动态与地震活动危险区的讨论

周晓燕 杨国华 韩月萍

周晓燕, 杨国华, 韩月萍. 华北近十年来水平运动动态与地震活动危险区的讨论[J].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4): 28-33.
引用本文: 周晓燕, 杨国华, 韩月萍. 华北近十年来水平运动动态与地震活动危险区的讨论[J].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4): 28-33.
ZHOU Xiao-yan, YANG Guo-hua, HAN Yu-ping. DISCUSSION ON THE TREND OF HORIZONTAL MOVEMENT OF NORTH CHINA IN CURRENT DECADE AND THE ACTIVE RISK AREA OF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2, 20(4): 28-33.
Citation: ZHOU Xiao-yan, YANG Guo-hua, HAN Yu-ping. DISCUSSION ON THE TREND OF HORIZONTAL MOVEMENT OF NORTH CHINA IN CURRENT DECADE AND THE ACTIVE RISK AREA OF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2, 20(4): 28-33.

华北近十年来水平运动动态与地震活动危险区的讨论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G1998040703)资助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周晓燕(1978-),女(汉族),福建漳平人,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助理工程师.

  • 中图分类号: P315.5

DISCUSSION ON THE TREND OF HORIZONTAL MOVEMENT OF NORTH CHINA IN CURRENT DECADE AND THE ACTIVE RISK AREA OF EARTHQUAKE

  • 摘要: 根据华北地区1999和2001年两期高精度GPS观测结果,通过与1992、1995、1996和1999年这几期资料的比较,发现近两年的运动与前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1阴山单元和鄂尔多斯单元之间显示为压性运动的性质,但比较微弱;它们之间的边界带上似乎有左旋走滑运动,但从整体上看并不显著。2晋冀鲁单元和燕山单元的整体活动性不如以前,各单元内部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运动,燕山单元和晋冀鲁单元的北部存在着比较显著的东西向挤压,北京地区则表现为南北向挤压。3晋冀鲁单元南部与胶辽鲁苏单元的南部的趋势活动呈张性,优势运动方向为东南。这样的结果可能表明:华北目前存在着应力扰动行为,大同与天津之间的区域是受其影响最大的地区,该区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年中强地震活动的一个主体地区。
  • [1] 汪一鹏, 邓起东, 等. 华北断块新生代. 现代地质构造特征. 华北断块区的形成与发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192-205.
    [2] 丁国瑜主编.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M].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1, 492-502.
    [3] 杨国华, 谢觉民, 韩月萍. 华北主要构造单元及边界带现今水平形变与运动机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44(5), 645-653.
    [4] 杨国华, 韩月萍, 张凤兰. 使用GPS复测资料确定华北地区不同活动性质单元及活动方式[J]. 地震学报, 2001, 23(1):1-10.
    [5] SH EN Zhen-Kang, ZHAO Cheng-Kun, LI Yan-Xing, et al. Contemporary Crustal Deformation in East Asia C on-s train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Measurements[M]. J. Geophys. Res., 2000, 105, 5721-5734.
    [6] 杨国华, 韩月萍, 谢觉民等. 首都圈地壳垂直形变与未来强震的活动[J], 地震, 2002, 22(3):27-32.
    [7] 杨国华, 王敏, 韩月萍, 等. 山西断裂带活动趋势与动态特征[J], 中国地震, 2002, 18(2):148-156.
    [8] 杨国华, 赵承坤, 韩月萍. 利用GPS技术监测山西断陷带水平运动[J], 地震学报, 2000, 22(5):465-471.
  • [1] 吕健, 杨超.  华北地区大范围精密水准和GPS垂直运动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3): 22-2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3.005
    [2] 党学会, 郭炳辉, 吕健.  基于GPS的华北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特征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1): 1-4,2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1.001
    [3] 杨博, 陈阜超, 周伟, 韩月萍.  GPS连续站水平位置坐标时间序列插值的一种新方法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2): 22-27.
    [4] 陈光, 李祖宁, 王紫燕, 钟继茂, 陈超贤.  福建地壳运动与地震关系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1): 21-25.
    [5] 谢觉民, 杨国华, 薄万举.  北京地区区域性形变场与近期强震危险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1): 1-9.
    [6] 卞兆银, 王进英.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特点及地震构造带的划分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39-248.
    [7] 靳雅敏, 于新昌, 扈志刚.  由小震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估计河北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83-89.
    [8] 易学发, 许国昌.  西安地区活动断裂带及地震危险性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4): 85-92.
    [9] 黄雪范.  华北地震危险性的预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12-116.
    [10] 李文英, 许玲, 张清荣.  唐山地震后华北地区的调整性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144-14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61
  • HTML全文浏览量:  159
  • PDF下载量:  9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2-03-22
  • 刊出日期:  2002-12-15

华北近十年来水平运动动态与地震活动危险区的讨论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G1998040703)资助
    作者简介:

    周晓燕(1978-),女(汉族),福建漳平人,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助理工程师.

  • 中图分类号: P315.5

摘要: 根据华北地区1999和2001年两期高精度GPS观测结果,通过与1992、1995、1996和1999年这几期资料的比较,发现近两年的运动与前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1阴山单元和鄂尔多斯单元之间显示为压性运动的性质,但比较微弱;它们之间的边界带上似乎有左旋走滑运动,但从整体上看并不显著。2晋冀鲁单元和燕山单元的整体活动性不如以前,各单元内部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运动,燕山单元和晋冀鲁单元的北部存在着比较显著的东西向挤压,北京地区则表现为南北向挤压。3晋冀鲁单元南部与胶辽鲁苏单元的南部的趋势活动呈张性,优势运动方向为东南。这样的结果可能表明:华北目前存在着应力扰动行为,大同与天津之间的区域是受其影响最大的地区,该区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年中强地震活动的一个主体地区。

English Abstract

周晓燕, 杨国华, 韩月萍. 华北近十年来水平运动动态与地震活动危险区的讨论[J].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4): 28-33.
引用本文: 周晓燕, 杨国华, 韩月萍. 华北近十年来水平运动动态与地震活动危险区的讨论[J].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4): 28-33.
ZHOU Xiao-yan, YANG Guo-hua, HAN Yu-ping. DISCUSSION ON THE TREND OF HORIZONTAL MOVEMENT OF NORTH CHINA IN CURRENT DECADE AND THE ACTIVE RISK AREA OF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2, 20(4): 28-33.
Citation: ZHOU Xiao-yan, YANG Guo-hua, HAN Yu-ping. DISCUSSION ON THE TREND OF HORIZONTAL MOVEMENT OF NORTH CHINA IN CURRENT DECADE AND THE ACTIVE RISK AREA OF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2, 20(4): 28-33.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