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冀东普, 郑建常, 李冬梅, 王鹏.
山东东部及近海地区中等以上震例前地震活动性参数群体异常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3): 28-33.
|
[2] |
张学民, 刘素英.
华北地区成组地震前后的地电阻率异常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4): 10-18.
|
[3] |
吕政, 温岩, 邵喜彬, 陈琳荣.
张北6.2级地震前华北区域地震活动及地震学指标异常的提取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4): 20-25.
|
[4] |
李一兵, 庞群英.
天津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震源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与特征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2): 72-78.
|
[5] |
卢造勋, 蒋秀琴, 白云, 姜德录, 潘科.
胶辽渤海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与介质的横向非均匀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2): 43-51.
|
[6] |
蒋春花, 金学申, 刘志辉.
贝叶斯判别准则在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空间分布函数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2): 19-22.
|
[7] |
刘光夏, 赵文俊.
渤海地震是一次地幔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36-39.
|
[8] |
王红卫, 刁守中.
菏泽5.9级地震前后三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动态演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1): 54-61.
|
[9] |
刁桂苓.
对大同地震后山西强震活动趋势的认识
.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3): 23-27.
|
[10] |
詹志佳.
唐山地震的震磁现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307-309.
|
[11] |
张清荣, 李文英, 张嘉延.
1967年3月27日河间6.3级地震的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45-150.
|
[12] |
李文英, 张清荣.
邢台5级左右强余震前地震活动的一些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06-111.
|
[13] |
耿乃光, 曹新玲, 刘建中, 刘晓红, 张雪, 郝晋昇.
唐山地震由应力减小引起的可能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335-339.
|
[14] |
谢华章, 杨彩霞.
南黄海两次中强震的前兆性空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59-63.
|
[15] |
马兴国.
唐山震中区浅层应力和余震关系的统计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90-92.
|
[16] |
户志刚, 金学申.
邢台强余震前的异常波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50-55.
|
[17] |
孙加林, 白格乐图.
1980年2月10日博克图5.6级地震震兆信息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1-9.
|
[18] |
姚殿义.
山西"震情带"与华北中强地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3): 59-65.
|
[19] |
孙继忠.
赤峰南部地区弱震活动是唐滦强震孕育和发生的窗口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93-98.
|
[20] |
郭增建, 秦保燕.
1975年辽南主震和1978年强余震时间预报的统一模式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1): 2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