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的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郭德科

郭德科. 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的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1): 67-71.
引用本文: 郭德科. 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的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1): 67-71.
Guo Deke. RELATION OF SYNTHETIC INFORMATION ENTROPY VARIATION FOR SUBSURFACE FLUID IN THE JOINT AREA OF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 WITH EARTHQUAK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1, 19(1): 67-71.
Citation: Guo Deke. RELATION OF SYNTHETIC INFORMATION ENTROPY VARIATION FOR SUBSURFACE FLUID IN THE JOINT AREA OF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 WITH EARTHQUAK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1, 19(1): 67-71.

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的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郭德科,(1966-),男,濮阳市地震台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从事地震监测管理和分析预报研究工作。

  • 中图分类号: P315.72+3

RELATION OF SYNTHETIC INFORMATION ENTROPY VARIATION FOR SUBSURFACE FLUID IN THE JOINT AREA OF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 WITH EARTHQUAKES

More Information
    Author Bio:

    19

  • 摘要: 采用概率化预处理方法,把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多种观测项目的观测值转化为概率值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区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的合成信息熵值,分析了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1 983年菏泽Ms5.9级地震和1 985年河北任县Ms5.0级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这两次中强地震前分别有两次明显的减熵异常过程,并且一次比一次减熵过程更明显,中强地震都发生在低熵值处,震后恢复到高熵值。这可能反映了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在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减熵有序变化。通过研究认为该区减熵到0.45为发震前兆异常警戒线,并且离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越近,减熵过程越大;震级越大,减熵过程越明显
  • [1] 郭德科. 灰色系统GM模型在地下水动态异常识别中的应用. 地震研究, 1996, 19(1): 58-64.
    [2] 王海涛,等. 多种前兆观测数据的合成信息熵研究. 西北地震学报, 1998, 20(1): 37-41.
    [3] 张昭栋,等. 聊古1井氮氦比的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地震研究, 1997, 20(4): 393-397.
    [4] 张昭栋,等. 聊古1井氮氦比区间概率信息量与地震的关系. 西北地震学报, 1998, 20(1): 51-53.
  • [1] 李民.  地下流体对地震前兆作用的综述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2): 24-28.
    [2] 张子广, 张素欣, 李薇, 尹宏伟, 韩文英.  河北省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震例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4): 12-16.
    [3] 吴春华.  胜利油田地震台地下流体观测数字化技术改造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3): 34-36.
    [4] 范秀丽, 张宝民, 郝书琴.  张北6.2级地震前廊坊地区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1): 51-54.
    [5] 李圣强, 杜建国, 康春丽.  信息熵在地下流体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2): 1-7.
    [6] 任葆德.  山西地震带北端晋、冀、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95-100.
    [7] 曹刚, 徐建德.  华北北部地区中强地震前后异常地震活动的统计检验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84-89.
    [8] 曹宗普, 刘素英.  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85-92.
    [9] 于新昌, 靳雅敏, 孙迎.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52-60.
    [10] 吴少武.  声波测井在地下流体动态研究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100-10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91
  • HTML全文浏览量:  195
  • PDF下载量:  7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0-04-01
  • 刊出日期:  2001-03-15

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的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作者简介:

    郭德科,(1966-),男,濮阳市地震台高级工程师,1987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从事地震监测管理和分析预报研究工作。

  • 中图分类号: P315.72+3

摘要: 采用概率化预处理方法,把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多种观测项目的观测值转化为概率值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区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的合成信息熵值,分析了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1 983年菏泽Ms5.9级地震和1 985年河北任县Ms5.0级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这两次中强地震前分别有两次明显的减熵异常过程,并且一次比一次减熵过程更明显,中强地震都发生在低熵值处,震后恢复到高熵值。这可能反映了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在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减熵有序变化。通过研究认为该区减熵到0.45为发震前兆异常警戒线,并且离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越近,减熵过程越大;震级越大,减熵过程越明显

English Abstract

郭德科. 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的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1): 67-71.
引用本文: 郭德科. 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的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1): 67-71.
Guo Deke. RELATION OF SYNTHETIC INFORMATION ENTROPY VARIATION FOR SUBSURFACE FLUID IN THE JOINT AREA OF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 WITH EARTHQUAK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1, 19(1): 67-71.
Citation: Guo Deke. RELATION OF SYNTHETIC INFORMATION ENTROPY VARIATION FOR SUBSURFACE FLUID IN THE JOINT AREA OF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 WITH EARTHQUAK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1, 19(1): 67-71.
参考文献 (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