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卫星影象发现唐山北西向断裂及其意义

何玉林 强祖基

何玉林, 强祖基. 卫星影象发现唐山北西向断裂及其意义[J].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4): 1-9.
引用本文: 何玉林, 强祖基. 卫星影象发现唐山北西向断裂及其意义[J].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4): 1-9.
He Yulin, Qiang ZuJi. THE DISCOVERY OF NW DIRECTION FAULTS IN TANGSHAN BY SATELITE PIC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0, 8(4): 1-9.
Citation: He Yulin, Qiang ZuJi. THE DISCOVERY OF NW DIRECTION FAULTS IN TANGSHAN BY SATELITE PIC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0, 8(4): 1-9.

卫星影象发现唐山北西向断裂及其意义

THE DISCOVERY OF NW DIRECTION FAULTS IN TANGSHAN BY SATELITE PIC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 摘要: 通过卫星影象处理技术得到的唐山震区卫片清晰地显示出一组北西向线性影象。其反映的隐伏断裂构造表现为大规模左旋走滑运动及捩断运动特征。断裂构造的新活动对地形,地质地貌及深部构造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现代活动也有明显表现。它代表了本区的最新构造活动,是区域构造演化的产物。卫星影象反映的唐山震区北西向隐伏断裂及其表现特征,促进我们进一步认识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Ms7.8)的发震构造。北东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引起应力集中,最终导致地震的发生。
  • [1] 虢顺民等,康山地震区域构造背景和发震模式的讨论,地质科学. 4, 1977.
    [2] 王景明,唐山7.8级和7.1级地震裂缝及地蔑成因的探讨(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地震地质报告会论文),1987.
    [3] 杨理华等,唐山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发震构造,唐山大地震震害(一),地震出版社,1985.
    [4] 孟宪梁等,构造体系的活动规律与唐山地震,唐山大地震震害(一),地震出版社,1983.
    [5] 陆涵行等,唐山震区深反射剖面分析,地球物理学报,31,1986.
    [6] Liu Hefu, 1986, Geodynamic Scenarie and structural of Mesozoic and Cenozoic in China,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leum Genlogists Butt, Vol. 20, No. 4.
    [7] 唐山地展工作队,唐山大震发震构造,地震战线,2期,1977.
    [8] 马瑾,构造变形与唐山地震的发生,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地震出版社,1982.
    [9] 李绍柄,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与成因的探讨,华北地震科学,2, 1986.
    [10] 强祖基、张立人,唐山地震与第四纪活动断袈,中国活动断裂,地震出版社,1982,
  • [1] 刘洪良, 冉志杰, 刘龙, 张展伟, 云萌, 彭远黔.  唐山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优选 . 华北地震科学, 2018, 36(3): 59-6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3.009
    [2] 吴玉涛, 杨为民, 谭成轩, 周俊杰, 张树轩, 李晓乐, 于鸿坤.  延怀盆地隐伏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8, 36(4): 1-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1
    [3] 刘江平, 周斌, 李庆红.  氡(Rn)射气测量在胜利油田隐伏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1): 42-45.
    [4] 张学民, 束沛镒, 刁桂苓, 夏乱保, 武有文, 李光, 王玉珍, 张学文.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研究唐山震区台下的P、S波速度结构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1): 10-17.
    [5] 林元武, 翟盛华, 范树全, 孔令昌.  隐伏断裂不同深度CO2异常特征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3): 36-42.
    [6] 张四昌, 蔡华昌, 杨家亮, 刁桂苓.  1991年5月29、30日唐山5.1、5.3级地震考察与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2): 1-9.
    [7] 李文浩, 向宏发, 方仲景, 李如成, 张晚霞.  密云-前门隐伏断裂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2): 43-49.
    [8] 刘继禄.  1990年华北地区震情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1): 95-96.
    [9] 武烈, 贾宝卿, 许银贵, 冀贵成.  山西境内七次强震及有关几个问题的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13-23.
    [10] 贾宝卿, 武烈.  公元512年山西北部7.5级强震的震中位置商榷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71-7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90
  • HTML全文浏览量:  273
  • PDF下载量:  10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9-10-05
  • 刊出日期:  1990-12-15

卫星影象发现唐山北西向断裂及其意义

摘要: 通过卫星影象处理技术得到的唐山震区卫片清晰地显示出一组北西向线性影象。其反映的隐伏断裂构造表现为大规模左旋走滑运动及捩断运动特征。断裂构造的新活动对地形,地质地貌及深部构造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现代活动也有明显表现。它代表了本区的最新构造活动,是区域构造演化的产物。卫星影象反映的唐山震区北西向隐伏断裂及其表现特征,促进我们进一步认识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Ms7.8)的发震构造。北东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引起应力集中,最终导致地震的发生。

English Abstract

何玉林, 强祖基. 卫星影象发现唐山北西向断裂及其意义[J].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4): 1-9.
引用本文: 何玉林, 强祖基. 卫星影象发现唐山北西向断裂及其意义[J].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4): 1-9.
He Yulin, Qiang ZuJi. THE DISCOVERY OF NW DIRECTION FAULTS IN TANGSHAN BY SATELITE PIC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0, 8(4): 1-9.
Citation: He Yulin, Qiang ZuJi. THE DISCOVERY OF NW DIRECTION FAULTS IN TANGSHAN BY SATELITE PIC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0, 8(4): 1-9.
参考文献 (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