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唐山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及孕震过程初探

张肇诚

张肇诚. 唐山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及孕震过程初探[J].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25-30.
引用本文: 张肇诚. 唐山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及孕震过程初探[J].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25-30.

唐山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及孕震过程初探

  • 摘要: 本文概括了唐山地震前后各阶段异常变化的情况,指出了现象的复杂性及异常时空变化的图象和异常类型变化与强震事件之间的联系。唐山地震的实际观测资料给地震成因和前兆规律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待解释的问题。资料表明:应综合研究震源及源外更大范围内地壳深部和浅部的应力、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的变化机制,建立符合观测实际的孕震过程和前兆成因理论,综合解释大地震前后震源及更大区域内异常变化的全过程,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综合分析唐山地震的各种现象及地质构造条件,比较不同的理论,实验结果,可得出的重要认识是:产生异常复杂性的原因可能来源于前兆成因的多样性,并与复杂的地体环境有关。构造地震前在较大地区内显示的复杂前兆图象,可能是非均匀不连续地质体中多种局部力学过程的综合反映。文章分析了不同研究者室内实验的几种基本结果,认为可用非均匀不连续地质体在低应力状态下显示出相对均匀性及高应力状态下显示的不均匀性来解释唐山地震孕育和异常的发展过程。这可能是大陆内部构造地震孕育的一种基本过程。
  • [1] 梅世蓉等,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地震出版社,1982年.
    [2] 张国民、付征祥,大地震前中、短期异常的某些特征,19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脱地质观象台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论文集,1981年.
    [3] 北京地震队分析组,唐山7,8级地震孕震过程及中期前兆分析,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论文选,地震出版社,1981年.
    [4] 天津市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唐山地震前天津地区部分前兆现象及其初步认识,庸山地震考察与研究,地震出版社,1981年.
    [5] 胡长和、廖均舜、朱克敏,从前兆的时空分布特征看唐山地震的孕育过程,唐山地震考察与研究,地震出版社,1981年.
    [6] 张肇诚,唐山地震的短临前兆特征,地震,4,1983年.
    [7] 王仁、丁中一、殷有泉,固体力学基础,地质出版社,1979年.
    [8]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岩石力学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岩石力学研究室,结构岩体变形、破坏与地震前兆关系的实验研究,地震地质,2,1,1980年.
    [9] J. D. Byerlee and R. Summers,Stable Sliding Preceding Stick-Slip on Fault Surfaces in Granite at High Pressure. Pure and Applied Geophgsics,113,1-2,1975.
    [10] 陈骐、耿乃光、姚孝新,不完整岩石样品的断裂与滑动,地球物理学报,22,2.,1979年.
    [11] 马瑾、张渤涛、袁淑荣、许秀琴、王宝生、刘天昌、吴秀泉,影响断层带再活动的一些因素的实验研究,西北地震学报,3,2,1981年
  • [1] 陈绍绪, 李文英, 王勤彩, 蒋春花.  唐山地震的孕育与强震的增震作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2): 1-9.
    [2] 侯珍清, 向光中, 吕德微, 李素琴, 王多杰, 王华林.  1932年昌马7(1/2)级地震形变带基本特征及昌马地震成因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9-20.
    [3] 林邦慧, 董大南, 胡小幸.  用复合形法反演1966年3月8日马兰6.8级地震及3月22日东汪6.7级地震破裂过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49-55,70.
    [4] 业成之.  从跨断层测量资料探讨唐山地震孕育的断裂运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92-299.
    [5] 唐铭麟.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孕震模式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71-81.
    [6] 董守玉, 万迪堃, 贾化周.  邢台地震地下水异常变化一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45-49.
    [7] 武烈.  邢台唐山地震对山西地震带的影响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104-108.
    [8] 曹刚, 徐建德.  华北北部地区中强地震前后异常地震活动的统计检验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84-89.
    [9] 王吉易, 郑云贞, 刘允清.  水化前兆异常网络及唐山地震水化前兆异常分布特征的初步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70-77.
    [10] 张金栋.  1984年辽宁营口3.9级地震与油水井动态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33-3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05
  • HTML全文浏览量:  429
  • PDF下载量:  9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3-07-15
  • 刊出日期:  1983-06-15

唐山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及孕震过程初探

摘要: 本文概括了唐山地震前后各阶段异常变化的情况,指出了现象的复杂性及异常时空变化的图象和异常类型变化与强震事件之间的联系。唐山地震的实际观测资料给地震成因和前兆规律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待解释的问题。资料表明:应综合研究震源及源外更大范围内地壳深部和浅部的应力、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的变化机制,建立符合观测实际的孕震过程和前兆成因理论,综合解释大地震前后震源及更大区域内异常变化的全过程,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综合分析唐山地震的各种现象及地质构造条件,比较不同的理论,实验结果,可得出的重要认识是:产生异常复杂性的原因可能来源于前兆成因的多样性,并与复杂的地体环境有关。构造地震前在较大地区内显示的复杂前兆图象,可能是非均匀不连续地质体中多种局部力学过程的综合反映。文章分析了不同研究者室内实验的几种基本结果,认为可用非均匀不连续地质体在低应力状态下显示出相对均匀性及高应力状态下显示的不均匀性来解释唐山地震孕育和异常的发展过程。这可能是大陆内部构造地震孕育的一种基本过程。

English Abstract

张肇诚. 唐山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及孕震过程初探[J].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25-30.
引用本文: 张肇诚. 唐山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及孕震过程初探[J].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25-30.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