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场地震学观测与研究
-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美地震科学研究合作项目之一-"近场地震地面运动研究"工作开展的初步情况,及观测研究的初步结果。作者使用四台DCS-302型三分向数字磁带记录地震仪,于1981年8月至10月,在唐山地区滦县布设了台距为5至7公里的近场地震台网。记录到在台网内发生的一组震群,其中最大震级为4.8(ML)。文中简要论述了选择滦县开展近场地震学研究的特殊意义,近场地震记录分析的初步结果,以及与常规台网记录的比较。
-
[1] 廖振鹏,近场地震学研究概况,国外地震工程,4,1981. [2] 虢顺民等,唐山地震区域构造背景和发震模式的讨论,地质科学,4,305-320,1977. [3] 杨理华、李钦祖,华北地区地壳应力场,地震出版社,1980. [4] Butler,R.,G. Stewart,H. Kanamori,The July 27,1976 Tangshan,China earthquake,B.S. S.A,69,207-220,1979. [5] Ye H,W. P,Chen,Process and Techtonics of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sequence in North China,EOS,65,274,1982. [6] 张裕明等,华北东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元探讨,地震地质,1,21-28,1979. [7] 张之立、李钦祖等,唐山地震的破裂过程及其力学分析,地震学报,2,2,1980. [8] 陈运泰等,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的1976年唐山地震的位错模式,地球物理学报,22,3,1979.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66
- HTML全文浏览量: 281
- PDF下载量: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