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魏建民, 赵星, 张浩鸣, 郝亮, 金海霞, 阿那尔.
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剖面研究阿尔公-特山断裂的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S1): 14-1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S1.003
|
[2] |
宋成科, 王佳龙, 郑宇.
芦山MS7.0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3): 18-2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3.004
|
[3] |
池海江, 张彦清, 王长江, 张凤秋.
地震前兆数字化日常观测应用程序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4): 51-55.
|
[4] |
张凤秋.
怀来2井水氡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1): 64-66.
|
[5] |
郝淑琴, 范秀丽.
张北6.2级地震前安头屯井水位异常变化的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2): 18-21.
|
[6] |
张清荣, 平建军, 胡新亮, 陈绍绪.
张北6.2级地震震兆特征的综合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3): 15-27.
|
[7] |
敖力布.
地震活动前兆的三种广义分形维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4): 34-38.
|
[8] |
王志贤, 彭远黔, 张学民.
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地震成组活动关系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19-26.
|
[9] |
董丽珍, 梁立伟.
1988年阿旗4.6级地震时空特征及震前宏观和微观反应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3): 92-96.
|
[10] |
刁桂苓.
对大同地震后山西强震活动趋势的认识
.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3): 23-27.
|
[11] |
陈沅俊, 杨修信.
徐州台体积式应变仪和弦频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52-57.
|
[12] |
吴定定.
山西奇村水氡周期性成分的统计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55-158.
|
[13] |
谢觉民.
短水准精度评定现行方法的改进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11-117.
|
[14] |
靳雅敏, 于新昌.
唐山地震余震区地震活动性综合评判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56-62.
|
[15] |
龚平, 白万成.
豫北及邻区地震危险区数学模拟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64-70.
|
[16] |
许桂林, 范国胜.
华北盆地北部断裂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37-47.
|
[17] |
李介成, 陶建华.
四川西部温泉水温变化与地震前兆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77-85.
|
[18] |
姜涛.
河间马17井动水位观测地震前兆反映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24-28.
|
[19] |
朱思林, 狄莉莎, 马兴国, 阎杰英.
论相对地应力测量测算致震应力变异参数的可靠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88-96.
|
[20] |
王六桥, 李善因.
利用喷涌型地下水位异常的资料反演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快速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4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