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震部门通过“十五”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项目的建设,已经实现了地震灾害的初步快速评估和辅助决策建议的生成以及信息的发布[1],各种震后辅助决策技术支撑也逐渐完备,为震后应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针对地震应急辅助决策在国内出现了很多相关研究成果,四川省地震局在“十五”期间所研制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在“5·12”汶川地震的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芦山7.0级地震后,范开红等将四川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Office接口与GIS无缝集成,在2013年4月宁洱2次地震的应用中均获得很好的效果。
2019年广西接连发生了2个5.2级地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广西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以下简称“决策系统”)提供指挥部用于辅助决策的各项科技服务支撑,在最快的时间提供精准全面、科学合理的地震应急辅助决策信息。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展地震应急、实施抗震救灾指挥提供各种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支撑。地震发生后,在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和现场信息的支持下,可以迅速判断地震的规模、影响范围、损失等情况,并据此提出系列科学的救灾和调度方案,协助指挥人员实施各种地震救灾行为,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快速传递、高效处理,提高应急救灾指挥与决策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震后的社会混乱和人员伤亡。本文以广西靖西5.2级地震为例,就应急辅助决策支撑在这次地震中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
-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5日9时18分,在广西靖西市湖润镇(22.89°N,106.65°E)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截至27日11时统计,地震造成受灾人口2 069人,因灾死亡1人,受伤5人,紧急转移安置和紧急生活救助935人;严重损坏房屋12间,一般损坏房屋284间。直接经济损失498.1万元,其中工矿企业损失100万元,基础设施损失50.5万元,公益设施损失125万元,家庭财产损失222.6万元。
截至2019年11月29日12时00分,广西地震台网共记录到0级以上地震59次,其中4.0~4.9级地震1次,3.0~3.9级地震2次,2.0~2.9级地震5次,1.0~1.9级地震13次,0.0~0.9级地震38次,最大余震为2019年11月28日7时49分发生的4.3级地震。
-
广西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是2007年“十五”期间中国地震局组织研发的地震应急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图1),经过十多年的使用,对系统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和开发,其中针对广西地形不同进行了本地影响场模型的修改,更好地契合了广西本地情况,在软件优化上开发了自动化联动系统,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能根据地震三要素自动触发地震,在短时间内产出相应的报告和专题产品。作为支撑基础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也在每年进行数据的更新和增加数据种类,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
靖西市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市90%以上是壮族人口,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地。属岩溶山原地貌,居住建筑多数采用钢混结构和砖混结构[3],靖西市的地形地貌代表了广西桂西北片区的地貌类型,在靖西地震发生后,广西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向地震应急后方指挥部提供了各类震区基本信息,并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产出报告,同时提供对辅助决策有帮助的震情、灾情的相关文档、数据、专题图等信息。本文针对此次地震提供的应急辅助决策支撑进行梳理和探讨,更好地做好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
地震发生后,广西地震应急自动联动系统在接收到地震三要素信息后,10 min内产出了灾情预评估报告(图2),对本次地震响应等级提出了四级地震应急响应,评估死亡人数为0,受伤人数为3~5人,实际灾情是死亡1人,受伤4人,评估的伤亡人数和实际伤亡人数比较接近;辅助决策报告(图3)具体提出了防范地质灾害和水库风险的内容,震后半小时内产出地震震中位置图、地震影响场范围分布图、震区交通分布图(图4)、震区水库分布图、震区人口经济分布图等图件共22张,对指挥部的不同决策提出相对应的决策支撑。同时,还提供崇左大新县和百色靖西市的地震应急行政区划分布图、《2019年河池环江至百色凌云一带5级地震重点危险区地震灾害预评估和应急处置要点报告》(包括靖西部分地区)及靖西市的综合市情报告。
-
靖西地震造成1人死亡,来自于大新锰矿分公司大锰矿区,地震影响区内的矿区分布密集,针对具体的震区矿区分布,指挥中心制作了符合矿山应急救援的震区矿山分布图(图5),分布图内标明了震中范围30 km内的矿区分布和矿区的主要矿产,经现场调查和图件分析,地震对震中周边矿区、尾矿场等4个矿区有影响,形成安全隐患。指挥部提出的决策为要求灾区及周边所有煤矿全部停工,撤出井下全部人员,并迅速在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隐患、地灾隐患排查,防止因次生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
靖西地震震区多为喀斯特峰丛-峰林地貌,地形相对高差较大,地震引发的多处山石滚落对周围人员、房屋、车辆、道路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此次地震震区岩性主要为泥盆系灰岩,风化土层较薄,地震波传播速度比北流震区厚层风化土层地区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快,P波衰减慢,震害相对较重。广西岩溶地区地震多具有“小震级,高烈度”的特点,靖西地震震区岩溶发育,常见地下岩溶通道,岩溶洞穴对地震波具有放大作用,震害相对较重,2010年3月6日,地处喀斯特发育区的广西靖西庞凌河流域发生了1次ML2.5塌陷地震,此次地震的一些地下水异常现象,引起村民恐慌,针对本次地震地质灾害特点,辅助决策提供了地质灾害分布图(图6)和地质灾害的灾种,根据2018年广西的地质灾害点情况标明影响区附近所有的地质灾害点。
-
截至2019年11月29日12时00分,广西地震台网共记录到0级以上地震59次,其中4.0~4.9级地震1次,3.0~3.9级地震2次,2.0~2.9级地震5次,1.0~1.9级地震13次,0.0~0.9级地震38次,最大余震为2019年11月28日7时49分发生的4.3级地震。根据余震情况,产出分时段余震分布图(图7)。
-
由于本次地震震中发生在中越边境地区,距离国境线直线距离最短只有1.5 km,在绘制地图的时候要严格准确反映中国领土范围及其形状特征,正确表示中国国界线,而本次系统产出的对外发布的地图都需经过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广西地震局负责确定烈度范围,国土测绘院负责绘制国界,通过紧密有序的合作,共同绘制了烈度图(图8)。
-
1970年以来,广西及邻近北部湾海域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8次,最大为1995年1月10日6.2级地震。广西的破坏性地震不是很多,但造成的局域破坏却相当严重。由于缺乏震例的验证,导致广西应急决策系统的计算报告均为预估计的结果,缺乏实际数据验证,相较于苍梧5.4级地震和北流5.2级地震,同是5级左右地震在桂东南地区,造成的受伤人数和灾害损失却完全不同,而同是5.2级地震的靖西地震,受灾情况更加严重,应根据不同地区情况进行决策分析,对震中所在的各项灾害进行综合考虑,即在不同的地区应探索建立不同应急用途的应急决策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做好不同地区的地震风险评估,结合风险评估完成应急决策支撑,是快速掌握震情、灾情基本情况和范围,准确判断震害发展趋势,减少人员伤亡、提高救灾效率的前提。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急决策系统应加大云计算、无人机技术引入、可视化遥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系统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在数据共享的今天,也要加强与其他部门和行业的合作与交流,综合多方面的优势及资源,建立更加完善和综合的应急决策系统。
-
在震后,广西应急决策系统能快速产出各项应急决策产品,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行的对策建议,并对抗震救灾科学决策、迅速部署救灾行动提供了重要参考,使得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能顺利展开,有效地提高了广西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我们应继续加强应急决策系统的建设,加强应急信息处置准备,强化信息处置管理,做到有备无患。
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Auxiliary Decision Support after Guangxi Jingxi MS5.2 Earthquake
-
摘要: 靖西5.2级地震发生后广西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广西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在原有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震后收集的各种震情信息,产出了一系列支撑地震应急救援的辅助决策产品,涵盖行政区划图、应急专题图、无人机影像数据、舆情监督、灾情调查报告等成果。通过认真梳理此次地震应急处置事件各个阶段中辅助决策产品产出流程、时间段、作用等情况,总结此次地震应急事件中辅助决策产品产出的得与失,为今后的地震应急提供有价值的经验。Abstract: After the Jingxi MS5.2 earthquake, Guangxi launched a four-level emergency response. The Guangxi Earthquake Emergency Assistance Decision System combined various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ollected after the earthquake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earthquake emergency basic database, produced a series of auxiliary decision-making products to support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 covers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maps, emergency thematic maps, drone image data,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disaster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results. This article carefully sorts out the output process, time period, and role of auxiliary decision-making products in each stage of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event, summarize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the output of auxiliary decision-making products in this earthquake emergency, provide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future earthquake emergency
-
Key words:
- earthquake /
- emergency /
- technology
-
[1] 帅向华, 姜立新, 侯建盛. 面向智能终端的地震应急信息移动发布研究[J]. 测绘通报, 2010(9): 48-50. [2] 范开红, 陈维锋, 林洋. 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升级完善介绍[J]. 四川地震, 2013(3): 10-13. doi: 10.3969/j.issn.1001-8115.2013.03.003 [3] 靖西市人民政府. 靖西概况[EB/OL]. (2019-07-11)[2019-07-11]http://www.jingxi.gov.cn/zjjx/jxgk/t445715.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