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国民, 傅征祥, 桂燮泰, 等. 地震预报引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30-168.
[2] 陈颙. 地壳岩石的力学性能[M].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8.
[3] 曹新来. 万全井水位阶变序列异常与地震关系初探[J]. 中国地震, 1993, 9(4):320-326.
[4] 张伏凯, 李薇, 刘硕, 等. 河北省晋2井水位资料预报效能[J].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2):53-56.
[5] 张昭栋, 郑金涵, 冯初刚, 等. 根据井水位阶变反演含水层应力变化的三种方法的对比[J].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1):39-44.
[6] 张昭栋, 赵淑平, 董传富. 井水位阶变与含水层所受体应力之间的定量关系[J].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37(S1):222-229.
[7] 敬少群, 王佳卫. 大震前地下水位异常与应力异常区[J]. 地震, 2001, 21(2):79-86.
[8] Sato T, Matsumoto N, Koizumi N, et al. Changes in groundwater level associated with the 2003 Tokachi-oki earthquake[J]. Earth, Planets and Space, 2004, 56(3):395-400.
[9] 张素欣, 张子广, 盛艳蕊, 等. 一次显著的黄骅井水位远场短临异常[J]. 国际地震动态, 2012(6):267.
[10] 魏光兴, 刁守中, 周翠英. 郯庐带地震活动性研究[M].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3.
[11] 盛艳蕊, 张子广, 张素欣, 等. 黄骅井水位水温同步反向变化成因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4):37-40.
[12] 呼晶磊, 王鑫. 文安MS5.1地震前后埕古I井的水位异常变化分析[J]. 东北地震研究, 2008, 24(2):35-39.
[13] 冯恩国, 王华, 车用太, 等.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现状[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 33(5/6):202-207.
[14] 张素欣, 张子广, 盛艳蕊, 等. 一次显著的远场水位短临异常[J]. 中国地震, 2013, 29(3):38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