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36卷 第4期
2018, 36(4): 1-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1
摘要:
依据盆地第四系沉积特点,结合高密度、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浅层地震及钻孔磁化率探测结果,剖析隐伏断裂在盆地的几何形态特征及活动性。结果表明:延矾盆地北缘断裂南段(隐伏端)沿窑湾村-桑园南堡村展布,由2条SE倾的阶梯状正断层组成,切割第四系上更新统泥河湾组地层,上断点埋深40 m,断距约35 m;断裂在早-中更新世有过活动,晚更新世断裂活动性较强,全新世以后断裂活动性具逐渐减弱趋势;施庄断裂北隐伏段经施庄向SE145°方向展布,切割第四系泥河湾组地层,上断点埋深70 m,断裂早-中更新世有过活动,晚更新世断裂活动性较强。综合分析认为,延怀盆地隐伏断裂在晚更新世时期活动性强,而全新世以来,各断裂活动性减弱。
依据盆地第四系沉积特点,结合高密度、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浅层地震及钻孔磁化率探测结果,剖析隐伏断裂在盆地的几何形态特征及活动性。结果表明:延矾盆地北缘断裂南段(隐伏端)沿窑湾村-桑园南堡村展布,由2条SE倾的阶梯状正断层组成,切割第四系上更新统泥河湾组地层,上断点埋深40 m,断距约35 m;断裂在早-中更新世有过活动,晚更新世断裂活动性较强,全新世以后断裂活动性具逐渐减弱趋势;施庄断裂北隐伏段经施庄向SE145°方向展布,切割第四系泥河湾组地层,上断点埋深70 m,断裂早-中更新世有过活动,晚更新世断裂活动性较强。综合分析认为,延怀盆地隐伏断裂在晚更新世时期活动性强,而全新世以来,各断裂活动性减弱。
2018, 36(4): 10-15,6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2
摘要:
2017年9月8日,墨西哥(15.05°N,93.90°W)发生MS8.2地震,为研究该地区构造应力场,利用Global CMT提供的震源机制解数据,反演得到该地震震源区不同深度的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0~70 km深度,最大主压应力S1方位由西向东从近NS向逐渐转为NNE-SSW向;70~200 km深度,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为NE-SW向,一致性较好;200~300 km深度,最大主压应力方位呈近NS向。该区域应力场特征从浅部到深部存在明显变化。
2017年9月8日,墨西哥(15.05°N,93.90°W)发生MS8.2地震,为研究该地区构造应力场,利用Global CMT提供的震源机制解数据,反演得到该地震震源区不同深度的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0~70 km深度,最大主压应力S1方位由西向东从近NS向逐渐转为NNE-SSW向;70~200 km深度,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为NE-SW向,一致性较好;200~300 km深度,最大主压应力方位呈近NS向。该区域应力场特征从浅部到深部存在明显变化。
2018, 36(4): 16-2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3
摘要: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使用ARCGIS软件提取大别山东麓跨郯庐断裂带的河流及其纵剖面,并进行河流分级,结合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研究不同级别河流跨断层的平面形态特征与纵剖面特征。研究发现:大别山东麓各级河流均无规律性变形,大多数河流纵剖面跨断层处不存在断层陡坎,河流T1级阶地跨断层连续分布无变形迹象,这些特征反映断层晚更新世以来可能不活动或活动微弱;调查了多个断裂露头,其中桐城挂车河基岩断层及太湖殷家上屋基岩断层中断层泥ESR年龄测试结果分别为(507±142)ka BP、(826±99)ka BP,综合大别山东麓河流变形特征、断层泥ESR年龄测试结果及前人研究资料,认为大别山东麓郯庐断裂带在中更新世存在活动,晚更新世以来可能不活动或活动微弱。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使用ARCGIS软件提取大别山东麓跨郯庐断裂带的河流及其纵剖面,并进行河流分级,结合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研究不同级别河流跨断层的平面形态特征与纵剖面特征。研究发现:大别山东麓各级河流均无规律性变形,大多数河流纵剖面跨断层处不存在断层陡坎,河流T1级阶地跨断层连续分布无变形迹象,这些特征反映断层晚更新世以来可能不活动或活动微弱;调查了多个断裂露头,其中桐城挂车河基岩断层及太湖殷家上屋基岩断层中断层泥ESR年龄测试结果分别为(507±142)ka BP、(826±99)ka BP,综合大别山东麓河流变形特征、断层泥ESR年龄测试结果及前人研究资料,认为大别山东麓郯庐断裂带在中更新世存在活动,晚更新世以来可能不活动或活动微弱。
2018, 36(4): 25-3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4
摘要: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农户为基本调查对象,对宝鸡市农村地区地震灾害房屋脆弱性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Arc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地震灾害房屋脆弱性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空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整体房屋脆弱性较高,东部各区县脆弱性低于西南部凤县、太白县等山地地区;②不同地貌类型区的脆弱性存在显著差异,低海拔平原与低海拔台塬低于其他地貌区;③除东部平原县区外,相对于中心城区的区位对房屋脆弱性不存在显著影响;④高烈度区脆弱性显著低于低烈度区,表明政府的防震减灾政策及民众认知与响应,可能对该类区域较高地震灾害风险及历史地震灾情进行有效的应对。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农户为基本调查对象,对宝鸡市农村地区地震灾害房屋脆弱性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Arc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地震灾害房屋脆弱性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空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整体房屋脆弱性较高,东部各区县脆弱性低于西南部凤县、太白县等山地地区;②不同地貌类型区的脆弱性存在显著差异,低海拔平原与低海拔台塬低于其他地貌区;③除东部平原县区外,相对于中心城区的区位对房屋脆弱性不存在显著影响;④高烈度区脆弱性显著低于低烈度区,表明政府的防震减灾政策及民众认知与响应,可能对该类区域较高地震灾害风险及历史地震灾情进行有效的应对。
2018, 36(4): 33-4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5
摘要:
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域,从敏感度、应对能力、恢复力3个维度选取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初始评价指标,采用相关系数法进行指标二次筛选,应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TOPSIS模型对四川省各市(州)的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成都市和攀枝花市的社会脆弱性最低,内江、眉山等4个市的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等级最高;其空间分布格局大致为川西北地区社会脆弱性较低,川东南地区社会脆弱性较高。结合四川省各市具体情况,针对不同脆弱性等级的城市提出了降低社会脆弱性的对策建议,可为四川省的防灾减灾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域,从敏感度、应对能力、恢复力3个维度选取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初始评价指标,采用相关系数法进行指标二次筛选,应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采用TOPSIS模型对四川省各市(州)的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成都市和攀枝花市的社会脆弱性最低,内江、眉山等4个市的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等级最高;其空间分布格局大致为川西北地区社会脆弱性较低,川东南地区社会脆弱性较高。结合四川省各市具体情况,针对不同脆弱性等级的城市提出了降低社会脆弱性的对策建议,可为四川省的防灾减灾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018, 36(4): 41-4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6
摘要:
采用时域递归仿真算法,对成都市台网同台址地方震短周期速度记录与加速度记录进行相互仿真处理,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方震短周期速度记录和加速度记录相互仿真结果与原始观测记录的时域、频域特征吻合程度较高,误差一般不超过10%;当监测目标为中小地方震时,短周期地震计与强震计可相互替代。
采用时域递归仿真算法,对成都市台网同台址地方震短周期速度记录与加速度记录进行相互仿真处理,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方震短周期速度记录和加速度记录相互仿真结果与原始观测记录的时域、频域特征吻合程度较高,误差一般不超过10%;当监测目标为中小地方震时,短周期地震计与强震计可相互替代。
2018, 36(4): 49-5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7
摘要:
采用云南地磁台站通海、景谷、勐腊磁通门记录秒采样数据,分析了3个台站当地时间22时到次日2时(世界时15-19时)之间垂直分量(Z)和水平分量(H)在特定0.01~0.05 Hz范围的辐射谱强度。结果表明,在震前垂直分量并没有强烈和清晰的ULF信号强度,3个台站水平分量ULF信号趋势性上升和震时反常的信号衰减现象,则反映震前超低频地磁信号产生扰动。
采用云南地磁台站通海、景谷、勐腊磁通门记录秒采样数据,分析了3个台站当地时间22时到次日2时(世界时15-19时)之间垂直分量(Z)和水平分量(H)在特定0.01~0.05 Hz范围的辐射谱强度。结果表明,在震前垂直分量并没有强烈和清晰的ULF信号强度,3个台站水平分量ULF信号趋势性上升和震时反常的信号衰减现象,则反映震前超低频地磁信号产生扰动。
2018, 36(4): 55-6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8
摘要:
针对地震应急决策对地震应急信息及动态更新的需求,在前人对地震应急信息研究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12种应急信息及其动态更新服务地震应急决策的情况,评估了地震应急决策对信息的需求与当前信息供给之间的差距,提出了提升应急服务能力的建议。
针对地震应急决策对地震应急信息及动态更新的需求,在前人对地震应急信息研究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12种应急信息及其动态更新服务地震应急决策的情况,评估了地震应急决策对信息的需求与当前信息供给之间的差距,提出了提升应急服务能力的建议。
2018, 36(4): 63-7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9
摘要:
以天津地区为例,通过对断裂构造及地震等基础资料的分析处理,建立了适合大区域的地震危险水平评价方法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该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因子的权值,运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的危险水平分区进行定量评价,最终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天津地区危险度评价结果。结果显示:极高危险区基本分布在塘沽、津南区葛沽镇、宁河区及蓟运河断裂附近;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区部分区域、蓟州区桑梓镇及极高危险区周边等地;蓟州区东部及尤古庄-侯家营一带、武清区、北辰区、西青区西南、静海区北部及西部、大港区及市内河西-南开一带为低危险或极低危险区;其它区域属中度危险区。
以天津地区为例,通过对断裂构造及地震等基础资料的分析处理,建立了适合大区域的地震危险水平评价方法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该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因子的权值,运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的危险水平分区进行定量评价,最终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天津地区危险度评价结果。结果显示:极高危险区基本分布在塘沽、津南区葛沽镇、宁河区及蓟运河断裂附近;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区部分区域、蓟州区桑梓镇及极高危险区周边等地;蓟州区东部及尤古庄-侯家营一带、武清区、北辰区、西青区西南、静海区北部及西部、大港区及市内河西-南开一带为低危险或极低危险区;其它区域属中度危险区。
2018, 36(4): 73-7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10
摘要:
以2018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震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震群序列特征、震群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及当前赤峰地区的应力状态分析,对敖汉旗震群的性质和活动特征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赤峰地区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地震地质条件,较易发生震群事件,且对周边中强地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预测指向性关系;赤峰地区Q值较高、低b值以及单台P波初动极性一致性较好,表明该区应力场呈增强状态。
以2018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震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震群序列特征、震群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及当前赤峰地区的应力状态分析,对敖汉旗震群的性质和活动特征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赤峰地区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地震地质条件,较易发生震群事件,且对周边中强地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预测指向性关系;赤峰地区Q值较高、低b值以及单台P波初动极性一致性较好,表明该区应力场呈增强状态。
2018, 36(4): 79-8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11
摘要:
结合地震台站运维工作中的业务需要,采用Java语言开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震运维管理系统。系统采用JavaScript、ECS、Tomcat、Mysql及百度地图等技术,有效地整合了运维工作中的各项需求,为一线运维人员提供了规范、快捷的操作工具,对于台站运维的标准化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结合地震台站运维工作中的业务需要,采用Java语言开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震运维管理系统。系统采用JavaScript、ECS、Tomcat、Mysql及百度地图等技术,有效地整合了运维工作中的各项需求,为一线运维人员提供了规范、快捷的操作工具,对于台站运维的标准化有切实可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