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36卷 第1期
2018, 36(1): 1-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1.001
摘要:
介绍了在通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中实现"分裂节点法"地震位错模拟,并使用此方法验算走滑断层震例引起的同震位移场。结果表明,该方法精确、简单、有效,也可以很方便地移植到其他具有二次开发接口的有限元软件中。
介绍了在通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中实现"分裂节点法"地震位错模拟,并使用此方法验算走滑断层震例引起的同震位移场。结果表明,该方法精确、简单、有效,也可以很方便地移植到其他具有二次开发接口的有限元软件中。
2018, 36(1): 10-1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1.002
摘要:
为了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能够及时了解并更新地震灾情和救援力量分布情况,对历次地震救援行动中产生的图件中的标识、标绘等符号进行了统计、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对中国地震救援行动图例符号进行了分类,并设计出各分类下不同图例符号的基本样式,提高了地震救援行动图制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程度,使图件编制更加快速、便捷,信息传达准确,并实现了其在不同平台上的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在芦山、鲁甸等地震救援行动及多次重大地震演练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能够及时了解并更新地震灾情和救援力量分布情况,对历次地震救援行动中产生的图件中的标识、标绘等符号进行了统计、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对中国地震救援行动图例符号进行了分类,并设计出各分类下不同图例符号的基本样式,提高了地震救援行动图制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程度,使图件编制更加快速、便捷,信息传达准确,并实现了其在不同平台上的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在芦山、鲁甸等地震救援行动及多次重大地震演练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8, 36(1): 19-2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1.003
摘要:
利用含有不同误差水平的DEM数据的50%随机采样作为输入数据,解算了4种常用数据网格化方法的插值效果和滤波效果,并对4种方法的抗差性及鲁棒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最小曲率方法(MC)的抗差性最好,克里格(Kriging)方法、径向基函数法(RBF)和基于线性插值的三角网法(TLI)的滤波标准差和插值标准差的差异较为微弱,而最小曲率方法(MC)的插值效果要稍强于滤波效果;通过计算附加±15 m误差的DEM50%随机采样数据网格化残差,结果发现最小曲率方法解算的残差在-15 m~+15 m区间的分布比例最高。综合分析表明,最小曲率方法是4种方法中鲁棒性最佳的数据网格化算法。
利用含有不同误差水平的DEM数据的50%随机采样作为输入数据,解算了4种常用数据网格化方法的插值效果和滤波效果,并对4种方法的抗差性及鲁棒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最小曲率方法(MC)的抗差性最好,克里格(Kriging)方法、径向基函数法(RBF)和基于线性插值的三角网法(TLI)的滤波标准差和插值标准差的差异较为微弱,而最小曲率方法(MC)的插值效果要稍强于滤波效果;通过计算附加±15 m误差的DEM50%随机采样数据网格化残差,结果发现最小曲率方法解算的残差在-15 m~+15 m区间的分布比例最高。综合分析表明,最小曲率方法是4种方法中鲁棒性最佳的数据网格化算法。
2018, 36(1): 25-3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1.004
摘要:
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国内2009-2016年间的217次地震事件,重新测定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面波震级MS和部分矩震级MW,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MS与MS(BB)差值分布为-0.1~0.6,其中97%的地震MS较MS(BB)偏大,通过正交回归分析,MS(BB)较MS系统偏小0.27左右;②MW与MS差值为-0.8~0.35,其中MW与MS差值在±0.3以内的地震数约为74%,由正交回归分析4.0 ≤ M ≤ 8.0时MS整体偏大,且偏差值随着震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偏大范围为0.1~0.4之间;③MW与MS(BB)差值分布为-0.5~0.55,差值在±0.3以内地震占87%,正交回归分析出4.0 ≤ M ≤ 5.0时MW较MS(BB)偏大,偏大范围为0~0.13,而5.0 ≤ M ≤ 8.0时MW较MS(BB)偏小,偏差值均在0.23以内。总体来说,相较于MS,MS(BB)与MW的偏差更小,MS(BB)更接近地震矩震级MW,更能准确评估地震震级。
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国内2009-2016年间的217次地震事件,重新测定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面波震级MS和部分矩震级MW,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MS与MS(BB)差值分布为-0.1~0.6,其中97%的地震MS较MS(BB)偏大,通过正交回归分析,MS(BB)较MS系统偏小0.27左右;②MW与MS差值为-0.8~0.35,其中MW与MS差值在±0.3以内的地震数约为74%,由正交回归分析4.0 ≤ M ≤ 8.0时MS整体偏大,且偏差值随着震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偏大范围为0.1~0.4之间;③MW与MS(BB)差值分布为-0.5~0.55,差值在±0.3以内地震占87%,正交回归分析出4.0 ≤ M ≤ 5.0时MW较MS(BB)偏大,偏大范围为0~0.13,而5.0 ≤ M ≤ 8.0时MW较MS(BB)偏小,偏差值均在0.23以内。总体来说,相较于MS,MS(BB)与MW的偏差更小,MS(BB)更接近地震矩震级MW,更能准确评估地震震级。
2018, 36(1): 31-3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1.005
摘要:
分析了传统VRRP网络技术在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利用最新IRF虚拟化技术进行优化改造、解决现存问题的整体方案。实践证明,地震信息网络核心设备经过IRF虚拟化改造后,在简化网络结构、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灵活升级扩展等方面获得良好效果,具有明显优势。
分析了传统VRRP网络技术在地震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利用最新IRF虚拟化技术进行优化改造、解决现存问题的整体方案。实践证明,地震信息网络核心设备经过IRF虚拟化改造后,在简化网络结构、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灵活升级扩展等方面获得良好效果,具有明显优势。
2018, 36(1): 36-3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1.006
摘要:
设计了一种B/S架构的地震震情灾情信息综合展示系统,采用Google Maps API v3实现前端WebGIS功能,通过AJAX方式分别访问震情和灾情数据源,解析数据,关联震情灾情信息并分类显示,实现了震情灾情态势的直观展示。
设计了一种B/S架构的地震震情灾情信息综合展示系统,采用Google Maps API v3实现前端WebGIS功能,通过AJAX方式分别访问震情和灾情数据源,解析数据,关联震情灾情信息并分类显示,实现了震情灾情态势的直观展示。
2018, 36(1): 40-46,7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1.007
摘要:
2004年采用炸药震源对邢台东断裂进行了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对资料进行重新处理,获得了7条高质量、高信噪比的地震剖面,这些剖面清晰地显示出邢台东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结合石油勘探等地震剖面,获得邢台东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即该断裂为1条主断层和2条次级断层组成的半羽状断裂,并具有一定的规模,邢台东断裂的主断裂上断点埋深190~235 m。
2004年采用炸药震源对邢台东断裂进行了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对资料进行重新处理,获得了7条高质量、高信噪比的地震剖面,这些剖面清晰地显示出邢台东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结合石油勘探等地震剖面,获得邢台东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即该断裂为1条主断层和2条次级断层组成的半羽状断裂,并具有一定的规模,邢台东断裂的主断裂上断点埋深190~235 m。
2018, 36(1): 47-5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1.008
摘要:
通过剖析云南地震应急视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历程,从系统组成和运行原理角度分析了视频互联技术在阶段性发展过程对地震应急指挥工作产生的推动作用,以及在典型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工作中的实战效果。结果表明:分布式、虚拟化和多网互联技术符合未来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需求,发展云视频技术有助于提升地震应急科技保障能力。
通过剖析云南地震应急视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历程,从系统组成和运行原理角度分析了视频互联技术在阶段性发展过程对地震应急指挥工作产生的推动作用,以及在典型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工作中的实战效果。结果表明:分布式、虚拟化和多网互联技术符合未来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需求,发展云视频技术有助于提升地震应急科技保障能力。
2018, 36(1): 54-5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1.009
摘要:
在喜家湾滑坡现场调查基础上,采集黄土斜坡的原状黄土和滑坡滑带土试样进行了室内试验,分析计算了滑坡土体震陷性和液化可能性;并结合滑坡发生前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及数值模拟,对该滑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震发生时,斜坡上部黄土产生震陷,结构破坏,下部泥岩面附近处于饱和状态的黄土在很短时间内产生了液化现象,坡体下滑形成震陷-液化复合型滑坡。
在喜家湾滑坡现场调查基础上,采集黄土斜坡的原状黄土和滑坡滑带土试样进行了室内试验,分析计算了滑坡土体震陷性和液化可能性;并结合滑坡发生前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及数值模拟,对该滑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震发生时,斜坡上部黄土产生震陷,结构破坏,下部泥岩面附近处于饱和状态的黄土在很短时间内产生了液化现象,坡体下滑形成震陷-液化复合型滑坡。
2018, 36(1): 59-6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1.010
摘要:
在元胞自动机模型基础上,结合最短路径、冲突规避等算法,建立学校场景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人员疏散模型,开发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训练软件;利用有源RFID定位技术,实现疏散演练人员区域位置判定,并集成训练软件,完成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训练器的研发。为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供基于实际场景的方案制定、仿真模拟、过程跟踪、结果分析和方案优化的全过程处置方案,使得地震应急疏散更加合理、有序、高效、科学,切实提高县市防震减灾工作科技含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在元胞自动机模型基础上,结合最短路径、冲突规避等算法,建立学校场景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人员疏散模型,开发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训练软件;利用有源RFID定位技术,实现疏散演练人员区域位置判定,并集成训练软件,完成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训练器的研发。为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提供基于实际场景的方案制定、仿真模拟、过程跟踪、结果分析和方案优化的全过程处置方案,使得地震应急疏散更加合理、有序、高效、科学,切实提高县市防震减灾工作科技含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2018, 36(1): 64-6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1.011
摘要:
选取了布设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两侧的5套GM4磁通门磁力仪记录的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的观测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第一到第四主成分的贡献率为91%;第一主成分与地磁活动Kp指数为正相关;第二到第五主成分无明显日变特征;第一主成分和其他主成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为负相关。
选取了布设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两侧的5套GM4磁通门磁力仪记录的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的观测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第一到第四主成分的贡献率为91%;第一主成分与地磁活动Kp指数为正相关;第二到第五主成分无明显日变特征;第一主成分和其他主成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为负相关。
2018, 36(1): 69-7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1.012
摘要:
介绍了地震应急备灾能力评估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结合BI(商业智能)软件技术,对应急备灾能力评估软件的功能、系统架构进行设计,研发了一套具有省、州市、县区三级备灾能力分析的软件,在云南4个州市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方便易用,结果可靠,可很好地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地震应急备灾工作。
介绍了地震应急备灾能力评估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结合BI(商业智能)软件技术,对应急备灾能力评估软件的功能、系统架构进行设计,研发了一套具有省、州市、县区三级备灾能力分析的软件,在云南4个州市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方便易用,结果可靠,可很好地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地震应急备灾工作。
2018, 36(1): 76-8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1.013
摘要:
针对涉县地震台在安装VP宽频带倾斜仪过程中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仪器试运行后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VP型宽频带倾斜仪记录受水位影响较大,而受气压、温度影响不明显;该仪器相较于VS垂直摆,映震能力更强;其安装和分析方法可为其他新装台站提供参考。
针对涉县地震台在安装VP宽频带倾斜仪过程中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仪器试运行后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VP型宽频带倾斜仪记录受水位影响较大,而受气压、温度影响不明显;该仪器相较于VS垂直摆,映震能力更强;其安装和分析方法可为其他新装台站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