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35卷 第4期
2017, 35(4): 1-1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01
摘要:
根据P波走时地震数据,使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西北太平洋俯冲带70 km深度内的震源重定位及P波速度结构图件结果;并结合水深地形数据、断裂特征资料,绘制了西北太平洋俯冲带70 km深度内的断裂几何学剖面图件;划分了西北太平洋俯冲带的断裂级别,一级断裂包括:Itoigawa-Shizuoka构造线(ISTL)、Tartary断裂(TF)、Tartary-Tanakura断裂(TTF)、Tartary-Ishikari断裂(TIF)、东日本海断裂(EJSF)、中央萨哈林-北海道断裂(CHSF)、Abashiri断裂(AF)、千岛盆地南部边界(KBB2)、西鄂霍次克断裂(WOF)、东鄂霍次克断裂(EOF);二级断裂包括:中央构造带(MTL)、Hatagawa构造线(HTL)、日本盆地边界(JBB1、JBB2)、北海道断裂(R8断裂、R9断裂、R10断裂、R11断裂、R12断裂、R13断裂)、千岛盆地北边界(KBB1)、东萨哈林断裂(ESF)、鄂霍次克海断裂(S1断裂、S2断裂、S3断裂)、堪察加半岛断裂(Ka1断裂、Ka2断裂、Ka3断裂、Ka4断裂);三级及以上断裂数量较多,如逆断性质的R1~R7断裂、R14~R25断裂以及正断性质的N1~N4断裂。
根据P波走时地震数据,使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西北太平洋俯冲带70 km深度内的震源重定位及P波速度结构图件结果;并结合水深地形数据、断裂特征资料,绘制了西北太平洋俯冲带70 km深度内的断裂几何学剖面图件;划分了西北太平洋俯冲带的断裂级别,一级断裂包括:Itoigawa-Shizuoka构造线(ISTL)、Tartary断裂(TF)、Tartary-Tanakura断裂(TTF)、Tartary-Ishikari断裂(TIF)、东日本海断裂(EJSF)、中央萨哈林-北海道断裂(CHSF)、Abashiri断裂(AF)、千岛盆地南部边界(KBB2)、西鄂霍次克断裂(WOF)、东鄂霍次克断裂(EOF);二级断裂包括:中央构造带(MTL)、Hatagawa构造线(HTL)、日本盆地边界(JBB1、JBB2)、北海道断裂(R8断裂、R9断裂、R10断裂、R11断裂、R12断裂、R13断裂)、千岛盆地北边界(KBB1)、东萨哈林断裂(ESF)、鄂霍次克海断裂(S1断裂、S2断裂、S3断裂)、堪察加半岛断裂(Ka1断裂、Ka2断裂、Ka3断裂、Ka4断裂);三级及以上断裂数量较多,如逆断性质的R1~R7断裂、R14~R25断裂以及正断性质的N1~N4断裂。
2017, 35(4): 11-1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02
摘要:
应用4种核函数对3个不同地区的垂直形变场进行多面函数拟合比较,并通过外符合精度以及得到的实际等值线图来综合选择较优核函数。通过对比发现,锥面函数是一种很好的核函数,适应性较强,能较好地拟合出区域垂直形变场的升降变化,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应用4种核函数对3个不同地区的垂直形变场进行多面函数拟合比较,并通过外符合精度以及得到的实际等值线图来综合选择较优核函数。通过对比发现,锥面函数是一种很好的核函数,适应性较强,能较好地拟合出区域垂直形变场的升降变化,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2017, 35(4): 16-2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03
摘要:
收集整理晋冀蒙交界地区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5月28日间448次1.0级以上地震事件的6 678条P波和6 103条S波到时资料,采用震源位置-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方法,使用Velest程序计算了晋冀蒙交界地区"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对该地区1 763次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震源深度分布集中于5~20 km区间,趋于正态分布,定位结果有显著改善。
收集整理晋冀蒙交界地区2014年9月1日至2016年5月28日间448次1.0级以上地震事件的6 678条P波和6 103条S波到时资料,采用震源位置-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方法,使用Velest程序计算了晋冀蒙交界地区"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对该地区1 763次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震源深度分布集中于5~20 km区间,趋于正态分布,定位结果有显著改善。
2017, 35(4): 22-2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04
摘要:
通过分析河北及周边10个地磁台2008-2016年的各分量年均值数据和年变率曲线变化形态,发现3个分量均呈单调变化,Z分量和F总场年变率从2008年开始均呈现出上升变化态势;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对所研究区域地磁场变化特征进行插值计算,分析结果认为:在该研究区域内随着时间的递增,3个分量等值线均逐渐由北向南缓慢的迁移。该研究对于了解近年来河北及附近区域地磁场变化规律有积极指导意义。
通过分析河北及周边10个地磁台2008-2016年的各分量年均值数据和年变率曲线变化形态,发现3个分量均呈单调变化,Z分量和F总场年变率从2008年开始均呈现出上升变化态势;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对所研究区域地磁场变化特征进行插值计算,分析结果认为:在该研究区域内随着时间的递增,3个分量等值线均逐渐由北向南缓慢的迁移。该研究对于了解近年来河北及附近区域地磁场变化规律有积极指导意义。
2017, 35(4): 29-3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05
摘要:
以浙江省数字地震台网的台站布局为基础,在浙江省内以0.1°×0.1°网格点作为虚拟地震震中,利用浙江2015地壳速度模型计算了各台站Pn、Sn、Pg、Sg震相到时,对速度模型及各震相走时增加适量扰动,进而使用Hyposat进行地震定位。定位结果与虚拟震源位置对比显示:①对于震中位置,当速度模型中速度偏差小于0.1 km/s时,所得震中偏差基本在3 km以内,但在某些区域会出现无法有效定位的情况;②对于震源深度,与仅使用Pg、Sg (或Pb、Sb)震相定位的结果相比,当Pn、Sn震相参与定位时,震源深度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震源深度,且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更好。
以浙江省数字地震台网的台站布局为基础,在浙江省内以0.1°×0.1°网格点作为虚拟地震震中,利用浙江2015地壳速度模型计算了各台站Pn、Sn、Pg、Sg震相到时,对速度模型及各震相走时增加适量扰动,进而使用Hyposat进行地震定位。定位结果与虚拟震源位置对比显示:①对于震中位置,当速度模型中速度偏差小于0.1 km/s时,所得震中偏差基本在3 km以内,但在某些区域会出现无法有效定位的情况;②对于震源深度,与仅使用Pg、Sg (或Pb、Sb)震相定位的结果相比,当Pn、Sn震相参与定位时,震源深度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震源深度,且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更好。
2017, 35(4): 34-3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06
摘要:
以四川西昌市区和天津滨海地区为例,利用Voronoi图界定了每个钻孔的空间影响范围,最终划分了不同场地类别的边界,解决了钻孔数量少和人工划分的主观性,直观地反映了区域的场地分界情况,是Voronoi图在工程地震学场地类别划分方面运用的一次尝试,为区域的场地类别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为该地区的区域抗震规划和抗震设防提供了半定量的参考。
以四川西昌市区和天津滨海地区为例,利用Voronoi图界定了每个钻孔的空间影响范围,最终划分了不同场地类别的边界,解决了钻孔数量少和人工划分的主观性,直观地反映了区域的场地分界情况,是Voronoi图在工程地震学场地类别划分方面运用的一次尝试,为区域的场地类别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为该地区的区域抗震规划和抗震设防提供了半定量的参考。
2017, 35(4): 38-4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07
摘要:
利用初动及振幅比方法对华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中小地震震源断错性质主要以走滑断层为主,震中处破裂面与其附近构造走向基本保持一致,依据节面滑动角及P轴、T轴倾角数据推断,震源处应力主要以水平方向为主,主压应力P轴方向基本上为NEE-SWW向。
利用初动及振幅比方法对华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中小地震震源断错性质主要以走滑断层为主,震中处破裂面与其附近构造走向基本保持一致,依据节面滑动角及P轴、T轴倾角数据推断,震源处应力主要以水平方向为主,主压应力P轴方向基本上为NEE-SWW向。
2017, 35(4): 44-5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08
摘要:
针对邯郸峰峰冀24井在2016年7月18-20日遭受平均降雨量超过200 mm的暴雨期间,水位埋深于7月19日起持续上升,至8月5日超过11.50 m后,井口出现自2001年数字化观测以来首次涌水的现象,对该井水位与降雨量变化、井水样品水化学、稳定同位素进行分析,认为涌水是"7·19"暴雨补给受地质构造控制,在泉域排泄区的集中排泄所致。
针对邯郸峰峰冀24井在2016年7月18-20日遭受平均降雨量超过200 mm的暴雨期间,水位埋深于7月19日起持续上升,至8月5日超过11.50 m后,井口出现自2001年数字化观测以来首次涌水的现象,对该井水位与降雨量变化、井水样品水化学、稳定同位素进行分析,认为涌水是"7·19"暴雨补给受地质构造控制,在泉域排泄区的集中排泄所致。
2017, 35(4): 51-5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09
摘要:
利用去趋势涨落分析(DFA)方法分析辖区内各个子台记录到的同一个近震事件,研究分为地震前、中、后以及地震波形3个分量的标度指数,其标度指数的大小可以反映地震波信号与背景噪声信号的差异性。
利用去趋势涨落分析(DFA)方法分析辖区内各个子台记录到的同一个近震事件,研究分为地震前、中、后以及地震波形3个分量的标度指数,其标度指数的大小可以反映地震波信号与背景噪声信号的差异性。
2017, 35(4): 55-59,6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10
摘要:
十五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视频子系统是通过矩阵、多屏图像控制器进行传输和显示的,而新建成的上海市地震局防震减灾支撑系统视频子系统完全摒弃了这种视频传输和显示方式,而是使用比较先进的DVCS分布式图像控制系统。主要介绍上海市地震局这2种视频系统的结构,比较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局限性,提出更适合未来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地震行业视频系统。
十五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视频子系统是通过矩阵、多屏图像控制器进行传输和显示的,而新建成的上海市地震局防震减灾支撑系统视频子系统完全摒弃了这种视频传输和显示方式,而是使用比较先进的DVCS分布式图像控制系统。主要介绍上海市地震局这2种视频系统的结构,比较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局限性,提出更适合未来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地震行业视频系统。
2017, 35(4): 60-6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11
摘要:
利用形态分析、一阶差分、矢量合成和平均速率合成法对2016年5月18日云龙5.0级地震前后云龙台形变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云龙5.0级地震前出现了明显的中短临异常,主要表现为年变幅观测曲线畸变、日均值曲线转折甚至打破年变、矢量转向、速率变化超2倍均方差等特征。
利用形态分析、一阶差分、矢量合成和平均速率合成法对2016年5月18日云龙5.0级地震前后云龙台形变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云龙5.0级地震前出现了明显的中短临异常,主要表现为年变幅观测曲线畸变、日均值曲线转折甚至打破年变、矢量转向、速率变化超2倍均方差等特征。
2017, 35(4): 66-6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12
摘要:
设计并实现地震信息在应急指挥大厅LED屏的自动显示功能,以简化应急值班人员工作流程,避免手工输入产生误操作的可能性,实现应急技术系统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
设计并实现地震信息在应急指挥大厅LED屏的自动显示功能,以简化应急值班人员工作流程,避免手工输入产生误操作的可能性,实现应急技术系统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
2017, 35(4): 70-7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13
摘要:
采用Hyposat定位方法对2013年4月22日17时11分发生的内蒙古通辽(122.4°E,42.9°N)5.3级地震及其周边区域以往地震进行初步定位,再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该区域进行二次精确定位,从而得到该地区1976年以来小震较为精确的震源深度以及震中位置。利用得到的定位结果反演了主震的震源断层面参数;同时利用cap方法计算通辽5.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震源断层参数推断该地区地壳应力场及地质构造。结果显示,2013年通辽科左后旗地震,与养畜牧隐伏断裂活动有关。
采用Hyposat定位方法对2013年4月22日17时11分发生的内蒙古通辽(122.4°E,42.9°N)5.3级地震及其周边区域以往地震进行初步定位,再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该区域进行二次精确定位,从而得到该地区1976年以来小震较为精确的震源深度以及震中位置。利用得到的定位结果反演了主震的震源断层面参数;同时利用cap方法计算通辽5.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震源断层参数推断该地区地壳应力场及地质构造。结果显示,2013年通辽科左后旗地震,与养畜牧隐伏断裂活动有关。
2017, 35(4): 75-7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14
摘要:
针对地震前兆观测无法实时或准实时发现观测异常的现状,设计一套小型短信告警应用软件;利用前兆观测设备收集当天数据,并对数据文件进行简单分析来判断前兆设备运行情况,对判断为异常的设备通过短信方式进行告警。系统可及时掌握仪器工作状况,有效降低工作量,提高前兆观测台站日常管理和仪器维护效率,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针对地震前兆观测无法实时或准实时发现观测异常的现状,设计一套小型短信告警应用软件;利用前兆观测设备收集当天数据,并对数据文件进行简单分析来判断前兆设备运行情况,对判断为异常的设备通过短信方式进行告警。系统可及时掌握仪器工作状况,有效降低工作量,提高前兆观测台站日常管理和仪器维护效率,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2017, 35(4): 80-8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15
摘要:
利用丰满台吉丰井1986-2016年的水氡观测资料,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并研究了丰满台水氡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大部分异常的出现与消失在时间上与东北及华北的中强地震以及西太平洋地震带北段等地区的强震活动相关联,映震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利用丰满台水氡异常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提供依据。
利用丰满台吉丰井1986-2016年的水氡观测资料,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并研究了丰满台水氡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大部分异常的出现与消失在时间上与东北及华北的中强地震以及西太平洋地震带北段等地区的强震活动相关联,映震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利用丰满台水氡异常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