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第17卷 第1期
1999, 17(1): 1-8.
摘要:
利用通过本区的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资料对大同-阳高震区及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浅部基底断裂发育,对应其深部,根据波组特征、壳内界面及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和低速异常体的边界等推测了地壳深断裂带,区内最明显的上地壳低速体位于大同-阳原附近,其南界存在地壳深断裂,大同-阳高地震群与该低速异常体和深断裂有关。
利用通过本区的宽角反射/折射剖面资料对大同-阳高震区及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浅部基底断裂发育,对应其深部,根据波组特征、壳内界面及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和低速异常体的边界等推测了地壳深断裂带,区内最明显的上地壳低速体位于大同-阳原附近,其南界存在地壳深断裂,大同-阳高地震群与该低速异常体和深断裂有关。
1999, 17(1): 9-16.
摘要:
1979年以来,天津地区先后有9口石油深井出现了"井管突升、地面崩裂"异常现象。本文通过这9口井的基本情况、分布特点、异常类型等方面的分析,对这一现象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地面局部沉降的结果,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力学解释;同时提出了安定社会的三项对策。
1979年以来,天津地区先后有9口石油深井出现了"井管突升、地面崩裂"异常现象。本文通过这9口井的基本情况、分布特点、异常类型等方面的分析,对这一现象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地面局部沉降的结果,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力学解释;同时提出了安定社会的三项对策。
1999, 17(1): 17-17.
摘要:
利用多层砌体房屋震害预测专家系统,对山东潍坊地区182栋多层砖房逐栋进行了单体房屋的震害预测。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多层砖房的地震易损性特征,并进行了初步震害预测研究,给出了该类房屋的易损性矩阵、各破坏等级的损失参数矩阵和对应不同地震烈度的相对损失预测,为进一步开展震害预测和采取针对性的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利用多层砌体房屋震害预测专家系统,对山东潍坊地区182栋多层砖房逐栋进行了单体房屋的震害预测。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多层砖房的地震易损性特征,并进行了初步震害预测研究,给出了该类房屋的易损性矩阵、各破坏等级的损失参数矩阵和对应不同地震烈度的相对损失预测,为进一步开展震害预测和采取针对性的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9, 17(1): 28-30.
摘要:
1995年,我们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方法研究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震源介质参数,结果发现:西山咀周围地区Q值高达873,其他地区均在500以下。因而指出:乌拉特前旗(包头西)附近地区近期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果然,在1996年5月3日包头西发生了6.4级地震。5月6日,我们利用丰富的余震资料又计算了该区的Q值,发现震后Q值已由873下降为323。这一结果不仅证实了包头西地震前高Q值异常的存在,而且也为当时包头西6.4级序列类型(主-余型)的判定提供了一条依据。
1995年,我们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方法研究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震源介质参数,结果发现:西山咀周围地区Q值高达873,其他地区均在500以下。因而指出:乌拉特前旗(包头西)附近地区近期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果然,在1996年5月3日包头西发生了6.4级地震。5月6日,我们利用丰富的余震资料又计算了该区的Q值,发现震后Q值已由873下降为323。这一结果不仅证实了包头西地震前高Q值异常的存在,而且也为当时包头西6.4级序列类型(主-余型)的判定提供了一条依据。
1999, 17(1): 31-37.
摘要:
为了正确认识震前地下水位异常,掌握其动态变化,本文建立了灰色与周期残差迭加模型,以期推测地下水位未来的动态变化。
为了正确认识震前地下水位异常,掌握其动态变化,本文建立了灰色与周期残差迭加模型,以期推测地下水位未来的动态变化。
1999, 17(1): 38-41.
摘要:
根据对华北地震活动性分析研究,在1997年10月下旬举行的1998年度会商会上笔者提出了本年度地震活动趋势意见,其中的空间预测区就包括了今年1月10日张北地震活动区。1997年11月13日根据震情三分律和对称模式作出了1997年11月13日到1998年1月23日共73天的短期预报。到1997年12月至1998年1月2日又出现了第二个层次的三分律图象,又进一步作出了第二个层次从1月3日到2月3日为时一个月的短期预报。
根据对华北地震活动性分析研究,在1997年10月下旬举行的1998年度会商会上笔者提出了本年度地震活动趋势意见,其中的空间预测区就包括了今年1月10日张北地震活动区。1997年11月13日根据震情三分律和对称模式作出了1997年11月13日到1998年1月23日共73天的短期预报。到1997年12月至1998年1月2日又出现了第二个层次的三分律图象,又进一步作出了第二个层次从1月3日到2月3日为时一个月的短期预报。
1999, 17(1): 42-46,53.
摘要:
使用笔者改进了的相对地震定位方法对1998年1月10日至5月31日的张北地震序列中ML3.0级以上地震进行了重新测定。由于相对定位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地壳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对地震定位的影响,从而取得了较常规定位方法更精细的结果。
使用笔者改进了的相对地震定位方法对1998年1月10日至5月31日的张北地震序列中ML3.0级以上地震进行了重新测定。由于相对定位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地壳速度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对地震定位的影响,从而取得了较常规定位方法更精细的结果。
1999, 17(1): 47-53.
摘要:
张北6.2级地震死亡49人,重伤656人,轻伤10783人。地震灾区考察表明,灾区房屋结构不合理,抗震性能极差,造成重灾区房屋建筑大片倒塌和严重破坏,是这次地震严重生命损失的主要原因。
张北6.2级地震死亡49人,重伤656人,轻伤10783人。地震灾区考察表明,灾区房屋结构不合理,抗震性能极差,造成重灾区房屋建筑大片倒塌和严重破坏,是这次地震严重生命损失的主要原因。
1999, 17(1): 54-60,78.
摘要:
对华北火车流动重力网北环1987年-1998年24期复测资料(京西北张家口一带)作了分析,探讨了1997年5月25日怀安4.5级地震和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重力异常变化及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重力场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图象较清晰地反映了由孕震过程的非均匀动态到发震的演变过程。
对华北火车流动重力网北环1987年-1998年24期复测资料(京西北张家口一带)作了分析,探讨了1997年5月25日怀安4.5级地震和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重力异常变化及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重力场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图象较清晰地反映了由孕震过程的非均匀动态到发震的演变过程。
1999, 17(1): 61-68.
摘要:
使用距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地震300km范围内的内蒙古自治区前兆台网5口水井的地下水位资料,分析了地下水位趋势异常特征及张北MS6.2地震前后10天地下水位的微动态特征,表明在张北MS6.2地震前后地下水位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异常反应。并用"八五"攻关水化、水位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分析研究了张北MS6.2地震前后水位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与张北地震的关系,对张北MS6.2地震做出了中期、短期、短临尺度的检验性预测,张北MS6.2地震的发震时间和本文的判断结果基本符合。指出内蒙古自治区前兆台网地下水位异常是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地震的前兆反映。
使用距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地震300km范围内的内蒙古自治区前兆台网5口水井的地下水位资料,分析了地下水位趋势异常特征及张北MS6.2地震前后10天地下水位的微动态特征,表明在张北MS6.2地震前后地下水位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异常反应。并用"八五"攻关水化、水位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分析研究了张北MS6.2地震前后水位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与张北地震的关系,对张北MS6.2地震做出了中期、短期、短临尺度的检验性预测,张北MS6.2地震的发震时间和本文的判断结果基本符合。指出内蒙古自治区前兆台网地下水位异常是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地震的前兆反映。
1999, 17(1): 69-74.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水汞的异常变化;多点突跳、变化幅度大和持续时间长是震前水汞异常的特点。同时还根据以往水汞的多次震例,归纳出怀来4井水汞具有形态的多样性,对应距离为90~280km,异常出现后15~47天内发震等特点。从而加深了对该井水汞异常与地震关系的认识,有助于今后水汞预测地震水平的提高。
本文介绍了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水汞的异常变化;多点突跳、变化幅度大和持续时间长是震前水汞异常的特点。同时还根据以往水汞的多次震例,归纳出怀来4井水汞具有形态的多样性,对应距离为90~280km,异常出现后15~47天内发震等特点。从而加深了对该井水汞异常与地震关系的认识,有助于今后水汞预测地震水平的提高。
1999, 17(1): 75-78.
摘要:
通过对张北地震未能作出短临预报的反思,建议在地震危险区和重点监视区加强对全民的地震知识宣传与普及,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宏观监测;在恢复和重建家园工作中重视抗震设防的问题。
通过对张北地震未能作出短临预报的反思,建议在地震危险区和重点监视区加强对全民的地震知识宣传与普及,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宏观监测;在恢复和重建家园工作中重视抗震设防的问题。
1999, 17(1): 79-80.
摘要:
据河北省地震台网测定, 199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1708次,ML < 2.0级地震1191次, ML 2.0~2.9级地震363次, ML 3.0~3.9级地震122次, ML 4.0~4.9级地震29次, ML≥ 5.0级地震3次,最大地震为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级地震。
据河北省地震台网测定, 199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1708次,ML < 2.0级地震1191次, ML 2.0~2.9级地震363次, ML 3.0~3.9级地震122次, ML 4.0~4.9级地震29次, ML≥ 5.0级地震3次,最大地震为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