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 第8卷 第2期
1990, 8(2): 1-11.
摘要:
本文是研究利用天然地震PS转换波及PPP等二次波到时资料反演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尝试。提出了分步逐层的反演方法使反演问题部份线性化,同时还利用联合反演的方法降低反演误差。文章分析讨论了反演误差,给出了反演实例,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本文是研究利用天然地震PS转换波及PPP等二次波到时资料反演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尝试。提出了分步逐层的反演方法使反演问题部份线性化,同时还利用联合反演的方法降低反演误差。文章分析讨论了反演误差,给出了反演实例,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1990, 8(2): 12-23.
摘要:
本文从宏观上研究了中国大陆Ms≥8.0级大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未来大震活动的危险地带和发震时段。
本文从宏观上研究了中国大陆Ms≥8.0级大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未来大震活动的危险地带和发震时段。
1990, 8(2): 24-30.
摘要:
燕山地震活动具有可公度性,M≥6地震可公度周期约50年,M≥5地震可公度周期约3.78年。本文分析了燕山带M≥5地震可公度性活动特点及其与太阳黑子活动、郯庐北带M≥5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根据可公度性特点建立了燕山带地震的可公度性预测公式。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检验表明,公式具有较强稳定性和较高预测精度,可用于预测。文中提出了对燕山带潜在5-6级地震的预测,可供地震监测预报参考。
燕山地震活动具有可公度性,M≥6地震可公度周期约50年,M≥5地震可公度周期约3.78年。本文分析了燕山带M≥5地震可公度性活动特点及其与太阳黑子活动、郯庐北带M≥5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根据可公度性特点建立了燕山带地震的可公度性预测公式。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检验表明,公式具有较强稳定性和较高预测精度,可用于预测。文中提出了对燕山带潜在5-6级地震的预测,可供地震监测预报参考。
1990, 8(2): 31-36.
摘要:
本文综合介绍了固体潮理论值的一阶微商值的四种计算方法:分波法、一阶差分法、天顶距微分法和插值微分法。文中给出了各种方法对微商值及其拟合检验的对比计算结果,讨论了一阶差分法的差分间隔和插值微分法的插值间隔。结果表明,在固体潮资料的拟合检验计算中,固体潮理论值的一阶微商的最优计算方法是天顶距微分法和插值微分法,差分法中,△T的取值不宜小于1秒。
本文综合介绍了固体潮理论值的一阶微商值的四种计算方法:分波法、一阶差分法、天顶距微分法和插值微分法。文中给出了各种方法对微商值及其拟合检验的对比计算结果,讨论了一阶差分法的差分间隔和插值微分法的插值间隔。结果表明,在固体潮资料的拟合检验计算中,固体潮理论值的一阶微商的最优计算方法是天顶距微分法和插值微分法,差分法中,△T的取值不宜小于1秒。
1990, 8(2): 37-46.
摘要:
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建立以来所取得的资料表明,同样是承压水,静水位和动水位的映震能力有明显不同,论文通过大量实例及统计结果说明,动水位的映震能力明显优于静水位,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动水位"映震能力强的原因。
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建立以来所取得的资料表明,同样是承压水,静水位和动水位的映震能力有明显不同,论文通过大量实例及统计结果说明,动水位的映震能力明显优于静水位,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动水位"映震能力强的原因。
1990, 8(2): 47-51.
摘要:
本文利用一阶差分方法计算了济阳坳陷四井孔气压一水位的相关系数、气压效率,统计表明,利用气压效率、相关系数的变化范围来判定地下水位的超常变化作地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
本文利用一阶差分方法计算了济阳坳陷四井孔气压一水位的相关系数、气压效率,统计表明,利用气压效率、相关系数的变化范围来判定地下水位的超常变化作地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
1990, 8(2): 52-58.
摘要:
本文根据文献[1]给出的泰勒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方法,利用1980-1987年23个地磁台地磁总场F和Z分量实测资料,从年变率地区性差异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另一个侧面描述了地磁场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达到了拟合与预测的目的。同时克服了文献[1]中外空干扰对年变率产生的系统拟合偏差的影响。此资料便于用差值法进行长期变改正,具有实用价值。
本文根据文献[1]给出的泰勒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方法,利用1980-1987年23个地磁台地磁总场F和Z分量实测资料,从年变率地区性差异方面进行了分析,从另一个侧面描述了地磁场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达到了拟合与预测的目的。同时克服了文献[1]中外空干扰对年变率产生的系统拟合偏差的影响。此资料便于用差值法进行长期变改正,具有实用价值。
1990, 8(2): 65-70.
摘要: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太原地电台因埋设地下水管引起的干扰,得出地下水管对ρS曲线的干扰无确定的形态。对这种无确定形态的干扰特征,目前还无法排除,所以应及早研究对策。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如果在地电台布极区内,埋设地下水管,应尽量避免或避开异常阶段,施工最好避开冬季。如果水管埋下以后,干扰条件一直处于不稳定,则必须适当改变极距或搬迁台址。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太原地电台因埋设地下水管引起的干扰,得出地下水管对ρS曲线的干扰无确定的形态。对这种无确定形态的干扰特征,目前还无法排除,所以应及早研究对策。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如果在地电台布极区内,埋设地下水管,应尽量避免或避开异常阶段,施工最好避开冬季。如果水管埋下以后,干扰条件一直处于不稳定,则必须适当改变极距或搬迁台址。
1990, 8(2): 71-78.
摘要:
1604年泉州大地震通常被列为我国有名的8级大震之一,是东南沿海地震带最重要的强震。本文通过对该震的史料研究,并与1918年南澳7.3级地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地震震级定为7 1/2级较合适。
1604年泉州大地震通常被列为我国有名的8级大震之一,是东南沿海地震带最重要的强震。本文通过对该震的史料研究,并与1918年南澳7.3级地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地震震级定为7 1/2级较合适。
1990, 8(2): 79-88.
摘要:
按照K·AKi提出的地震尾波理论,以陕西省区域台网短周期地震仪记录的小地震尾波资料为基础计算表明:不论震中距有多么不同,这些地震的尾波震幅衰减曲线都几乎是相互平行的,而且尾波振幅只与台站周围一定范围内地表地质条件有关。最后引进阿拉斯加两次大地震的尾波振幅衰减与其已知的地震矩经验公式,算出陕西地区一批小地震的地震矩,并用地震矩和震级资料求出地震矩~震级的经验关系,对这种关系式与其它地区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按照K·AKi提出的地震尾波理论,以陕西省区域台网短周期地震仪记录的小地震尾波资料为基础计算表明:不论震中距有多么不同,这些地震的尾波震幅衰减曲线都几乎是相互平行的,而且尾波振幅只与台站周围一定范围内地表地质条件有关。最后引进阿拉斯加两次大地震的尾波振幅衰减与其已知的地震矩经验公式,算出陕西地区一批小地震的地震矩,并用地震矩和震级资料求出地震矩~震级的经验关系,对这种关系式与其它地区的结果进行了讨论。